总第101期

                                                          
首页 商业资讯 榜样力量 经营之道 管理实务 人生感悟 专题分享

什么才是好的顶层设计?


  很多公司的企业文化手册,做得很漂亮,老板很喜欢,但员工不认同。因为很多企业只是根据老板的偏好,提炼出很多动听口号而已。

  在我看来,企业文化的设计首先就是从虚伪、虚假的口号文化转变为务实、落地的执行文化,摆脱几千年来"官场文化"的熏染,向上升华,把很多理念上升到信仰、尊严、自律、善心的高度,向下沉淀,落实到行为、准则、标准、纪律的深度。

  不搞“一把手”政治

  “一把手”文化在中国非常盛行。几乎所有人都围绕“一把手”转。但一个企业领导不能从员工那里听到真话,犯错就是迟早的事。很多企业的制度、政策都是用来约束员工而非老板和高管,员工嘴上不说,心中必然有所不服。

  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一是老板要有企业员工意识,以身作则遵守企业制度与政策,树立榜样;二是老板要听取不同意见、做市场调研。如遇到重大决策,请一些人站在反对派的立场上去思考,提出各种挑战,有人成心挑毛病,才能共同进步,考虑周全。

  凡事喜欢“一刀切”是另一种盛行的文化。这种文化希望所有人按一个模式去思考,按照一种方式去行事,忽略了多元化。

  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就是正视多元化需求。尽管一刀切文化在大众化时代没问题,甚至可以在短时间内把一个行业、一个市场迅速炒热。但随着社会从大众化转向小众化甚至个性化,各行各业都必须做出调整。

  “执行力”不等于高压政策

  前些年“执行力”之所以在企业流行,就是因为老板们喜欢“执行力”三个字,把执行力理解为听话、服从。更有甚者,把军事化管理拿到企业中来,要求员工像士兵一样听话、服从、献身,以为这就是“执行力”。

  很多老板都喜欢对员工训话,让员工无条件服从,顺从的员工慢慢习惯了一切按照上司的指令做事,没有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思想的人则感到压抑、不痛快,轻者牢骚满腹,重则忍不下去了跳槽。

  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就是平等相待,虽然不同的人在职位上有差别,但在人格上一律平等,不管是什么样的政策和制度,出台前一定要听取大家的意见,尤其是不同的意见、反对的意见。在企业内形成一种质询文化,只有得到绝大多数员工认同的政策和制度才会被发自内心地执行。

  握权不要想当然

  中国式决策大多数都是自上而下的,这种决策机制建立在一系列假设上,即假定上级全面优于下级。比如上级一定比下级更了解市场。事实真的如此吗?领导往往是官越大,离市场越远,离客户越远,很难听到客户真实的声音,而且从下面传递上来的声音往往是报喜不报忧的。

  面对这种权力意识,企业最好建立“内部客户制度”,业务部门有权力评价职能部门,给职能部门的员工打分,这样职能部门的服务意识就会在利益的驱使下逐渐形成。

  避免短期机会导向

  很多企业都围绕销售业绩转,人们只关心销售指标,而忘了均衡发展。实际上经营指标固然重要,健康指标也非常重要,否则经营业绩上去了,企业的健康水平下来了,长此以往,企业就失去了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解决问题的出路是改变考评标准,用均衡发展的思想来设置长短结合的考核指标,既有短期的业绩指标,也有长期的健康指标,如员工满意度、客户满意度、合作伙伴满意度、应收账款比例、员工离职率、内部审计得分、领导力调研得分、新产品在业务中的占比、产品合格率、原材料成品率等。

  允许员工犯错,但不允许撒谎

  中国人对说谎过于宽容,与之对应的是我们对犯错过于苛刻。不管是谁一旦认错,得到的往往是惩罚,而不是宽恕。所以一旦出现问题,大家首先想到的是掩盖事实,实在压不住了再找各种理由为自己开脱,而不是发自内心地反省、实实在在地认错。所以大家都害怕犯错,不愿意创新。因为创新就有风险,一旦由于积极创新而犯错时,换来的往往是批评和训斥。

  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就是建立企业责任文化,不管什么事情都要有一个100%的责任人,不能出现问题后再去找替罪羊,而要事先说明,一旦出现某些问题,谁负全责。当事人知道无法推卸责任,就会采取预防性措施,避免某些事情发生。中国企业迫切需要转变价值观念,要容许犯错,不容许撒谎。

  反对口号文化,根除空谈弊病

  中国企业普遍喜欢挂横幅、挂彩旗,到处是标语、宣传栏,以为这样可以改变员工心态,让员工积极向上,但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因为很多口号既没有明确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的指引,毫无实际意义,对员工影响有限。

  解决这个问题的出路就是形成真诚、务实的企业文化氛围。企业要平等沟通,不喊口号,而是用行动来影响别人。

  企业文化不是张贴在墙上,而是深入每一个人的骨髓,企业文化建设不是轰轰烈烈地搞运动,而是润物细无声地渗透,是让每一个员工发自内心地接受、同化,成为某种程度上的信仰、行为规范和一种自律。

  案例:

  李锦记家族宪法

  创立于1888年的李锦记已经走过120余年,在其百年成长史上,曾两次因接班人的决策分歧让企业深陷难题,甚至因此关闭半年。第三代接班人李文达痛定思痛,探索出一个使家族企业持续发展的方法,即以契约制度保证家业的传承。

  公司治理

  有血缘关系的家族成员,才能持有公司股份;下一代无论男女,只要有血缘关系,就有股份继承权;董事局一定要有非家族人士担任独立董事;酱料和保健品两大核心业务的主席必须是家族成员,主席每两年选举一次;集团董事长必须是家族成员,CEO可以外聘。

  接班人培养

  对是否接手家族生意,下一代拥有自主选择权。后代要进入家族企业,必须符合三个条件:第一,至少读到大学毕业,之后至少在外部公司工作3~5年;第二,应聘程序、入职后考核必须与非家族成员相同,必须从基层做起;第三,如果无法胜任工作,可以给一次机会,若仍无起色,将被炒;如果下一代在外打拼有所成,李锦记需要时可将其“挖”回。

  家族会议

  每3个月召开一次家族会议,每次4天。前三天家族委员会核心成员参加,后一天家族成员全部参加;会议设一主持人,由委员会核心成员轮流担任。

  家庭内部规范

  不要晚结婚,不准离婚,不准有婚外情;如果有人因个人原因退出董事会或公司,股份可以卖给公司,但不离开家族,仍是家族委员会成员,参加会议。

  家族成员退休规定

  家族成员年满65岁时退休。

  家族宪法修改和决议执行

  宪法内容的制定和修改,必须经家族委员会75%以上通过;一般家族事务的决议超过51%就算通过。

  以上各条,充分保障了家族的纯洁性和利益,最大可能地杜绝了内斗的发生。家族委员会成立后,李锦记确立了集体领导模式,不再指定家族企业接班人,重大事务均由家族委员会集体讨论决定。


源自:管理常识

 

 

泰山管理学院垂询专线:0531-81855155     0531-81855122   传真:0531-81855158
网址:www.tms.org.cn  地址:济南市经十路14713号(燕山立交桥西300米)    邮编:25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