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软性因素”不可或缺,藏在接班困境中的家庭
来源:凯洲家族研究院
作者:何德文
企业内部纠纷就是家庭纠纷
虽然公司在法律上叫法人,理应具备独立的特性,但这个法人究竟何去何从、个性会如何转变,取决于领导者,而在家族企业中,则更聚焦在开创者与继承者之间。
而许多公司内部的纠纷、经营权问题,尤其是二代接班的问题,归根究底,其实应该说是家庭纠纷,只是这与一般的家事案件不太一样。但若问题变成诉讼案件、闹上法庭,就变得更为棘手复杂,并且成为新闻媒体记载,供人茶余饭后闲聊的话题了。
父母常忘记接班人与自己并不一样
许多法律案件争论的是各自权利、利益的保障与平衡,但在这背后真正的关键、起源,是彼此观念的不同与落差。
以企业开创者而言,公司对他来说是一手打造、创立的基业,其中有无数的辛苦、血泪、牺牲、奋斗与不容易,公司对他来说就像另一个孩子,也是自己确实存在的证明;公司的员工是与自己共同打拼、并肩作战的伙伴。然而这对于二代接班人来说往往是难以理解与感受的。
此外,有些开创者虽然口头不说,但在将领导权交棒后,他仍预期接班人能踩在既有的道路上前进,他并不晓得自己将许多父母犯的毛病用在企业经营上:将接班人(子女)当成自己的延伸,忘了接班人与自己并不一样。
接手打到一半的牌局
另一方面,对于许多二代接班人来说,面对已经存在的企业,就像接手进行到一半的牌局,手上的牌总不会全部都是王牌,而且局势也未必完全对自己有利,甚至原本的好牌现在却变成可能导致失败的关键,就像是长期待在公司的老臣、既有的公司制度等。
而在面对已经存在的企业、已经赢得的筹码时,害怕在自己手上断送优势、失去、失败、亏损、倒闭,是接班人潜在却不可说的压力,一旦再加入彼此是父母与子女的关系,子女同时寻求自我认同及父母认同的矛盾更常造成判断的纠结与反复——既想要走自己的路,希望能有良好的个人表现来让父母以自己为荣,但又担心父母不认同且最后一塌糊涂;若依照父母希望的方式去做,却又苦恼这不是自己想要的。
企业接班有可能造成亲子关系不睦
最后企业开创者对于公司的改变看不下去,要求重新取回经营权,而接班人则痛恨开创者的蛮横,要不因为缺少资源、选择克制而被迫下台,要不就联合自己的团队挺身一战。
无法理解彼此心声与困难,慢慢演变成公司的经营权争夺、公司内耗、员工负担公司内斗的精神压力而无法好好工作乃至另谋高就,不论结果如何,公司因此支出诉讼费用、时间或是公司因此停摆、难以营运及带来的负面形象,都将使公司元气大伤。
而更重要的是,这造成亲子关系不睦。开创者经营企业大半辈子,除了为自己,更是希望能带给家人幸福、宽裕人生,然而企业接班却让彼此不幸、情感破裂,这对亲子来说都是料想不到的结果。
而诉讼律师扮演的角色往往是替双方动刀动枪,争个你死我活,其中好的诉讼律师能替客户减少受伤,使对方一刀毙命,不过绝大多数情况都是两方重伤,只是看谁比较严重而已。
只是在家族企业里,不论谁受伤都是不幸,如果能够从根源解决问题,又何必动刀动枪?若能相互理解,明白彼此的不同,重新分析局势而培养出因应挑战的竞争力,做出双方都同意的更佳方案,这不是皆大欢喜?在家庭内部,精神健康,价值观等“软性因素”兼顾家族生活和企业的话题不可或缺。
当然说的简单,所以这需要学习、意愿、练习、调整,尤其无论如何,比起最后被问题弄得亲情与事业都有遗憾与不幸,不如把握机会争取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