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权课堂丨愿分是胸怀,会分是智慧!
激励≠奖励
很多企业家,都对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导入股权激励产生了一点兴趣。
很多企业家,都对在自己的企业内部导入股权激励产生了一点兴趣但在这里,有一个重要的概念,一定要先立在心里,那就是“激励”的概念。
股权激励重在“激励”两个字,它的主要评判标准是基于对未来的创造,而不是基于对过去的贡献。
如果是基于对过去的贡献,则叫作“奖励”,而不是“激励”,因此,切不可将两者混淆。
许多企业之前进行过股权激励,往往都是按照现任工龄、现任职务等标准进行等级划分。什么人在什么岗位上工作了多少年,应该获得多少股份,等等。
结果呢?股份分下去以后可能会适得其反,因为这种股份分配的方法会让所有人都觉得不公平。
不要把“激励”变成了“激化”
所有工作过的人都应该有这种体会:“我是这个部门里最有能力的”“我是对公司贡献最大的”“没人比我在这里待的时间更长”……所有人都会认为,我对企业的贡献最大,这么一分,大家都不满意,大家互相不服。
不但没起到激励作用,还会适得其反,激化企业内部的矛盾。
这还不是最糟的,更糟的是,这些拿到股权的员工会认为,这些股份本来就是我应该得的,你之前没给我,是你欠我的,现在还给我,我也没必要对你表示感谢。
这可不是什么好现象,站在企业家的角度,往往是“赔了夫人又折兵”。权力下放了,股权分配了,利益共享了,该起到激励效果了吧?企业内部的风向却变了。
愿分是胸怀,会分是智慧。错误的起点就决定了错误的终点,凡是用股权奖励的思路来做股权激励的,这个思路出现的那一刻,往往就是企业走向下坡路的那个转折点。
奖励不等于激励。奖励是基于过去的贡献,而激励是基于未来的创造。给你所需要、与你能共鸣、资源能互补、发展有潜力的员工一个可以期许的未来,“合在一起,成为一伙”,让他们从打工者变成主人。
如何把股权激励变成“金手铐”
给员工分股权,怎样才能做到公平让所有人都满意呢?
答案是:不可能。
作为老板,你能做到的是相对公平。因为只要是涉及利益的方案,都不会让所有人满意。
公平的分配是要把钱分给有成果的奋斗者,有两个重要的动因和原则。
第一,统一标准,达到相对公平
首先股权分配的衡量指标要多元化,比如综合考量绩效、能力、级别、品德等,而不是以其中一项作为唯一的分配标准。
在分配股权的时候,首先我们需要列出一个重要的表单。
哪些才是最重要的条件,根据这些条件来进行综合的评估和打分,这就是我们说的评价体系。
这个评价体系,保证了相对公平的分配。既考虑到了员工的工作年限,又考虑到了职级,同时兼顾员工的实际贡献和能力。
每一个指标的权重需要根据公司实际情况来确定,当然也可以请专业的机构协助商定。
第二,根据绩效,动态调整
只有行权条件和绩效挂钩,股权激励才能变成“金手铐”,一手拷着核心骨干,一手拷着公司利益。
所以股权分配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应该是根据员工的实际工作绩效,动态调整。定期进行绩效评定,业绩增加,股权分配额调高,业绩降低,股权分配额调低。
这样的股权设计,才能最大程度刺激员工的工作积极性!想像一下:我努力工作就可以多拿到股权,多分到钱,这样谁不玩命工作呢?
实施股权激励制度会使得现有股东让渡部分可得利益,短期内减少了老板们的收入,但是,从长远来看,企业通过设立虚拟股权,可以激励员工努力工作,进行利益捆绑,进而促使员工发挥才干、促进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