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春花:新加坡之新

时间:2014-07-29来源:未知 作者:admin
  11月又到了我到新加坡国立大学讲学的日子,我还是以以往的经验来到新加坡,但是过海关来到酒店,开始发现新加坡有着我以往不同的感受。转型增长也是新加坡这几年的发展模式,围绕着休闲产业,服务业所展开的产业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调整,已经让新加坡在2010年成为全球增长最强劲的国家之一,以往的新加坡会非常依赖于美国经济和全球经济的增长,但是今天的新加坡已经摆脱了这样的困境,可以借助于自己的力量来发展自己,在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的动荡环境中,走出了一条自己的转型增长之路。新加坡转型成功的背后的逻辑可以给我们非常好的启示,我理解其成功的原因是:思维空间决定成长空间。
  如何去寻找成长空间,是每个经营者都必须清晰的问题。在经历了20世纪90年代亚洲金融危机,2008年全球经济危机之后,新加坡开始选择转型增长的路径,当其思维方式转变了之后,成长的空间就被创造了出来。答案似乎是不言而喻的:应该在产业机会和市场机会的生长演变中去寻找成长空间。比较之新加坡,让我感觉到,我们对于全球市场、产业、金融、政策、商业机会和危机控制等等因素都不够敏感;对经营环境的变化也不够敏感。究其原因,就是我们的思维空间相对狭窄,由于思维空间延伸不够,大量产业机会和市场机会在我们的视野之外生生灭灭,再大的产业和市场空间都与我们无关。
  企业成长只能在其思维空间之内成长,如果是这样的话,中国企业的成长受所能达到的思维空间限制。中国企业在全球化市场依然沿用自己习惯的思维方式,依然沿用自己在中国本土市场所形成的经营模式,这也许就是中国企业全球化进程中多受阻碍的根源所在。中国企业进入海外市场常常亏损,很多人从多个角度分析原因,但是美国市场和欧洲市场的失利是根本所在,而这些市场出现问题的原因,是中国企业一直沿用在中国市场成功的商业模式,而没有找到符合当地文化与消费习惯的商业模式,这是中国企业的惯性思维所致。
  研究证明了环境是影响思维和行为的根源,中国环境下产生的企业思维和企业行为,必然与西方环境下所形成的企业思维和企业行为不同,从而导致了不同的价值观体系。而不同的价值观体系又决定了企业创造不同的价值,并最终决定企业不同的创新素质。经济学家熊彼特的这段话可谓一针见血:“没有发展就没有利润,没有利润就没有发展,对于资本主义体系还必须补充一句:没有利润,就不会有财富的积累。”美国企业就是这类专注于创造利润的实用主义者,善于借助于一切技术和机会来创造并提升利润的能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人一下子从“殉义”的背景下跳入“逐利”的大海中,为了获得利益不惜牺牲原则、准则。在这30年间,中国企业表现出来的短视、急功近利、拼杀价格的行为比比皆是。这样的价值取向,在一个阶段里,让中国企业得到快速的发展,尤其表现在中国本土市场上;成功的引领了市场份额,包括索尼、IBM在内的跨国企业都在中国本土市场输给了中国家电企业和PC制造企业。但是,到了海外市场,我们在中国市场上称雄的模式,没有产生任何作用,而究其原因是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了对于顾客和市场的认知的差异。如果中国企业还是借助于中国市场的思维方式,其结果不言而喻。长期观察中国企业发展比较之发达国家跨国企业的发展,让我还是感受到一些很特别的不同:跨国企业对于技术和人有着独特的偏好,在持续创新,发掘人的创造能力上不遗余力;中国企业对于成本和规模有着独特的偏好,在不断的降低成本,扩大规模上竭尽全力;跨国企业对于增长有着自己的设定,希望保持持续稳定的增长;中国企业对于增长没有设定,认为可以跨越式增长;跨国企业更依赖于系统和团队,而中国企业更依赖于英明的领导者。
  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导致不同的经营结果,这些不同的思维方式也正是中国企业无法真正获得持续稳定增长和驱动全球市场能力的根本原因。由于偏爱成本和规模,认为具有成本优势和规模优势就会具有市场优势,这样的思维方式导致联想购并IBM的PC部门,TCL购并汤姆逊之后,没有获得真正整合价值,而只是获得了进入国际市场的经验和教训,而最终让联想和TCL摆脱国际购并困局的依然是依赖于中国本土市场的价值贡献。因此,中国企业如果需要真正获得世界范围内的成长空间,就需要拥有全球思维,让自己可以站在一个全球化整体的市场中思考,让自己可以调整自己的思维方式以释放成长的空间。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