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款准备金率上调 释放强烈从紧信号
强化从紧预期
市场普遍预期,5月份CPI涨幅相比4月份将有所回落。再考虑到汶川大地震后支持灾后重建的需要,从紧货币政策适度放松的预期也在增加。
但与预期相反,央行将存款准备金率上调了1个百分点,而今年以来该数据的前4次上调幅度均为0.5个百分点。
对于此次“超调”, 招商证券宏观分析师胡鲁彬认为,上调准备金率是央行对冲外汇占款的例行工作,预计1-5月份新增外汇占款2.5万亿人民币。
“上调准备金率1个百分点既有实质性收缩银根的需要,也在释放强烈的信号——地震之后从紧货币政策的取向不会动摇。”国家信息中心首席经济师兼经济预测部主任范剑平表示,一方面,当前货币供应量、信贷投放依然较快,同时包括热钱在内的外汇流入很快,需要进一步紧缩。另一方面,抗震救灾和灾后重建使金融机构有突破信贷额度管理的强烈愿望,但当前仍处在通胀压力的递增阶段,二季度CPI涨幅仍可能维持在8%左右,对经济过热、通胀攀升不能掉以轻心。“如果错过调控机会,未来将付出更大的代价,越南货币危机就是前车之鉴。”
申银万国高级宏观分析师李慧勇认为,5月份信贷增长稳定、通胀率回落,这些都不足以导致准备金率上调1个百分点。此次上调的最直接目的是回笼过剩的流动性,这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6、7月份有大量央票到期,需要相应的对冲;二是外汇储备增加可能很多,提出了新的对冲要求。
国泰君安固定收益高级分析师林朝晖则认为,此次上调准备金率可能具有单纯流动性管理以外的政策紧缩目的。首先,央行掌握的5月份乃至6月上旬信贷数据可能仍超预期增长,导致央行加大准备金率操作力度,以发挥其货币乘数方面的压制作用;其次,近期越南等新兴经济体出现经济过热、金融动荡的苗头,央行为“扎紧篱笆”进一步强化货币调控效果,动用准备金率工具进行加量紧缩。
林朝晖认为,“财政偏松、货币从紧”的政策大格局已初步确立,本次准备金率加量上调传递出“一松一紧”财政货币政策组合的明确信号。由于“5·
本月加息概率下降
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宋国青表示,当前通胀有往下走的趋势,但还不稳定。他预计,5月份CPI涨幅可能降至8%以下,大约为7.5%-8%。
宋国青认为,目前加息不符合央行的逻辑。“(CPI涨幅)高的时候不加,低的时候怎么加?”
范剑平也认为,目前加息的必要性不大,也不合时宜。一方面,信贷额度管理可以替代加息,并且不具备加息的负作用;另一方面,加息可能导致境外热钱涌入。
林朝晖则表示,本次上调准备金率后,本月加息的可能性有所降低。但准备金率持续加速上调已使其政策空间日益减小,而对信贷不断实施数量紧缩乃至行政指导也说明利率价格仍偏离均衡水平。随着包括美国在内的各国央行开始更多关注全球性的通膨压力,我国下半年加息的可能性正在逐步增加。
A股风雨飘摇
中国股市正处风雨飘摇之中。就在亚洲经济体为越南经济状况不断恶化而担忧之际,中国央行意外宣布上调准备金率。面对种种不确定性,分析师对通胀前景忧心忡忡,市场人气越发显得脆弱。
央行措辞上的简单却令分析师颇感忧虑。“市场本来预计5月份CPI增幅可能回落至7.5%附近,可是央行在经济数据没有公布前突然采取调控措施,显示政府对通货膨胀前景的判断并不乐观。”
不过,面对准备金率的上调,某上市银行上海分行高管的态度则相对乐观。在他看来,虽然本次准备金率上调使银行的超额准备金比例大幅降低,资金压力明显上升,但由于目前各银行的信贷指标已基本完成,紧缩政策只是影响了信贷增量,不会重创银行盈利能力。更重要的是,他认为,准备金率是阶段性调控措施,不会只加不减。
源自《中国证券报》
【小常识:什么是存款准备金和利率及利率政策】
存款准备金
存款准备金,是限制金融机构信贷扩张和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资金清算需要而准备的资金。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金融机构按规定向中央银行缴纳的存款准备金占其存款的总额的比率。
换句话说,存款准备金是指中央银行强制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存款按照一定比率作为准备金,不得随意动用。打比方说,存款准备金率达到10%,相当于老百姓在商业银行每存一百元,就有10元被放进了央行,商业银行不得动用这10元去放贷。
存款准备金率变动对商业银行的作用过程如下:
当中央银行提高法定准备金率时,商业银行可提供放款及创造信用的能力就下降。因为准备金率提高,货币乘数就变小,从而降低了整个商业银行体系创造信用、扩大信用规模的能力,其结果是社会的银根偏紧,货币供应量减少,利息率提高,投资及社会支出都相应缩减。反之,亦然。
1984年,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建立存款准备金制度。十多年来,经历了四次调整,在当时都起到了积极作用——抑制经济过热、物价上涨过快、货币投放过多的状况。目前,中央银行对存款准备金制度改革方向是要逐步恢复存款准备金支付清算和作为货币总量调控工具的功能,改变原来主要功能不在调控货币总量而在发挥集中资金,调整信贷结构的作用。
利率及利率政策
利率,是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的比率,通常分为年利率、月利率和日利率。根据资金借贷关系中诸如借贷双方的性质、借贷期限的长短等,可把利率划分为不同的种类——法定利率和市场利率、短期利率和中长期利率、固定利率和浮动利率、名义利率和实际利率。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利率手段的运用,通过调整利率水平与结构,改革利率管理体制,使利率逐渐成为一个重要杠杆。1993年5月和7月,中国人民银行针对当时经济过热、市场物价上涨幅度持续攀高,两次提高了存、贷款利率,1995年1月和7月又两次提高了贷款利率,这些调整有效控制了通货膨胀和固定资产投资规模。1996年5月和8月,1997年10月和1998年3月,针对我国宏观经济调控已取得显著成效,市场物价明显回落的情况,央行又适时四次下调存、贷款利率,在保护存款人利益的基础上,对减轻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利息负担,促进国民经济的平稳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
二者关系
一般地,存款准备金率上升,利率或会有上升压力,都是金融紧缩政策的信号。存款准备金率是针对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对最终客户的影响是间接的;利率是针对最终客户的,比如你存款的利息,影响是直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