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届泰山管理论坛报道:“结构性上涨 ”不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 经济导报记者 王伟 济南报道
       1月26日,国家统计局总经济师姚景源应邀来泰山管理学院邀请做客泰山管理论坛,对去年中国宏观经济形势进行了盘点,并对2008年的中国经济走向作出预测。

       国家统计局24日发布的数据显示,2007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11.4%,增速创1995年以来新高。至此,我国GDP连续5年实现两位数增长。同时,2007年我国居民消费价格(CPI)上涨4.8%,涨幅比上年提高3.3个百分点。

      按照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评估,中国在2007年对全球经济的影响超过了美国,2008年中国的经济增长由偏快转为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如价格上涨的压力、结构性的矛盾、经济发展方式的粗放,还有机制不健全等问题。

      “我认为,2008年中国经济还会和2007年一样,保持一个平稳、较快增长的基本态势。决不会像有些人说的,会出现多大问题。”

      涨价是市场给农民涨工资

      如果为2007年的中国经济选取一个关键词,那这个词一定是“价格”。

      价格的上涨,代表了CPI的走势。此前有媒体指出,去年8月份CPI同比上涨6.5%,创10年来最高涨幅。对此姚景源认为,这背后掩盖了一个问题。

      1997年是中国经济受亚洲金融危机重创的一年,直到2002年,我国物价始终处在低迷状态。2002年CPI依然是负数,经济的主要任务是和通货紧缩做斗争。

      姚景源还指出,2007年中国物价涨幅确实达到10年来最高水平,但2007年也是10年来中国经济表现最好的一年。但恰恰是很多人忽略了这一点。

      1990年以来的17年,中国经济保持10%以上连续5年增长的就有两次。一次是1992年-1996年,小平同志南巡刺激了中国经济的高增长率;第二次是2003年-2007年,中国经济增长幅度在10.6%,而世界经济平均增长只有4%左右。“中国从整个宏观速率上看,就是‘四三二一’:经济总量世界第四,国际贸易量世界第三,利用外资量世界第二,国家外汇储备量世界第一。”

      那究竟该如何看待2007年的价格上涨呢?姚景源认为,要看不同的立场。

      这次价格上涨的特点是食品价格上涨,特别是肉禽蛋菜。而去年农民人均收入同比增长9.5%,创1985年以来最高增长幅度。“涨价给农民带来了好处。去年农民人均现金收入2117元,其中出售农产品所得是887元,2007年上半年同比净增130元,其中24元是出卖肉禽蛋菜增加的。130元减去涨价净增的24元是106元,106比上130等于82%。也就是说,农民上半年净增收部分,82%靠的是涨价。所以从这个意义上说,价格上涨是市场给农民涨工资,是对城乡利益的一次再调整。”

    结构性上涨:食品“贡献”86%

      现在的物价上涨是结构性上涨。对此,有人颇有微辞——物价都涨到了这个分上了,还在讲结构性上涨,这是不是在粉饰太平?姚景源则指出,结构性上涨指的是当今物价上涨的特点。
    CPI表明整个价格的总水平。它包括八大类产品和服务:食品、烟酒、衣着、家庭设备及服务、文化教育娱乐、医疗卫生保健、交通通讯、居住。“不同于1994年的价格全面上涨,现在的价格上涨是‘五涨三降’。”“三降”包括,2007年比2006年,衣着类价格总水平下降0.6%,交通通讯类下降0.9%,文化教育娱乐类下降5.0%。

      去年11月份物价涨幅是6.9%。6.9%当中,有5.94%是由于食品原因造成的(食品价格涨了18.2%,非食品类涨了仅1.4%)。“5.94比上6.9等于86%。也就是说,去年物价涨幅最高的时候,86%的原因是由于食品上涨造成的。2007年CPI的上涨率是4.8%,4.8当中有4.0是由于食品原因造成的。由此就更能看出,我们现在的价格上涨是结构性上涨。”

      结构性上涨还体现在价格涨幅的区域区别上。去年价格涨幅最高的是青海和贵州两个经济贫困地区。越是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价格涨幅越高;越是发达地区,价格涨幅越低。因为欠发达地区的主要生活支出就是食品支出,而这部分物价上涨最大。

      姚景源还举例说,假设农民养一头猪可以赚500块钱。如果他离开家乡到城市打工,一年可收入1万元以上,去掉各种花费,可以净剩5000块钱,就相当于在老家养10头猪。农民面临一种机会选择,而目前大多数农民会选择到城里打工。这种选择使整个社会结构出现了一个变化:农民由过去“养猪的”变成“吃肉的”了。“因此,让猪肉价格大幅度回落也不太可能,这些都是结构性特点。”

      可持续性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资源与环境约束

     “很多人讲中国经济要衰退了,说2008年是中国经济拐点。讲来讲去,党中央最担心的是经济增长由偏快转向过热,所以,深刻认识我们所面对的矛盾和主要问题是非常必要的。”姚景源说。“从中长期来看,我们现在面临五大矛盾: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与落后生产力的矛盾;经济持续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的矛盾;人们对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需求迅速增加,而公共产品、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矛盾;城乡之间、区域之间、社会不同群体之间发展不平衡的矛盾;改革开放所遇到的深层次的矛盾。”姚景源表示,经济可持续性发展最大的障碍是资源与环境的约束。“我国一年消耗的钢材占世界钢材消耗总量的30%,煤炭占35%,水泥占50%。这样的消耗对应的是什么样的产出呢?2006年中国的产出占世界总产出的5.5%,说明我们现在的增长是建立在高消耗基础上的。高消耗支撑高增长,这样一种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按照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目标,2020年我国要实现全面小康,也就是中国经济必须保持13年左右的增长。上世纪50年代日本经济高速发展的时候,国际油价只有31美元/桶,而现在是90多美元/桶。我们现在已经没有那么好的资源条件了,因此必须贯彻科学发展观。”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