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奥运实现品牌腾飞:我们需要向三星学习什么
包括海尔和联想在内,如果不是因为韩国三星赞助奥运会取得的迅速成功,恐怕很多中国企业不会对赞助奥运会产生那么大的兴趣。
1987年在汉城奥运会举办前夕,三星仍然像很多国内企业一样,为一家名叫三洋的日本企业代工。但是1988年汉城奥运会后,三星以奥运会无线通讯合作伙伴的身份连续赞助了5届奥运会,该公司的品牌价值也由此前的32亿美元飙升至161亿美元,稳居亚洲第一电子、电气设备制造商的位置。
巨大的成功使得很多中国企业为之倾慕。那么,激动过后,我们需要思考,究竟要向三星学习什么?
熟悉奥运会和三星的人都知道这样两件事:首先,赞助奥运是一件很烧钱的事,赞助费用是一回事,后期的宣传推广费用是赞助费用的两到三倍。
其次,1997年,三星第一次加入TOP赞助商行列的时候,当时正是亚洲金融危机,受到亚洲金融危机的沉重打击,三星电子当时负债已高达170亿美元,但是即便如此,三星仍拿出4000万美元换得一张奥林匹克TOP赞助商的入场券,此后,又花费了数倍于此的金额进行各种广告投放和营销计划执行。
这两件事都与钱有关,而1997年的三星更是在做一场豪赌,结果赌赢了。
反观2008年北京奥运会,赞助商中的中国企业,那些国有垄断企业和吸收进来的中小企业暂且不论,有望成为三星第二的企业,无非是联想和海尔两家。但是很多人认为,受困于资金方面的制约,联想的TOP赞助商止步于北京奥运会,海尔也没有听说过和伦敦奥组委有什么合作,于是得出结论,认为与三星20年坚持赞助奥运会相比,本届奥运会的很多中国赞助商都太功利了,向三星那样胜出的希望也不大。
果真如此吗?
成就世界性品牌是三星乃至整个韩国人的梦想,于是他们选择了奥运营销;同样,海尔和联想也有着世界性品牌的梦想。伟大公司的诞生,是因为该公司从成立那天起,便具备了伟大的基因,至于营销,仅仅是辅助其成就伟大的手段。
赞助奥运不是必须的,也不是像很多国内中小型赞助商那样,混个脸熟,让大家认为你是行业的老大。因此,三星的成功,对于中国企业的真正意义在于,不管你是一家做代工的小企业,还是所属行业的领跑者,都要把品牌塑造当成是一项企业的长远战略,而非获得短期的业绩提升,至于奥运营销,只是其中的手段。同样,你的品牌战略定多远,可能你的企业就能走多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