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达能之《三十六计》运用
中国历史渊源流长,《三国演义》这部经典名著更是老幼皆知,三国演义中有许多计谋都出自《三十六计》,如何把这部军事秘籍很好的运用在其他行业,作为法国企业达能,在这方面给咱们中国人好好上了一课。
1. 瞒天过海
瞒天过海作为三十六计的第一计,就在于“瞒”字,什么是瞒,瞒就是欺骗,瞒就是遮掩,瞒就是以假乱真,隐真示假,以假隐真。这一计的产生本是出于一次善意的欺骗,但后来却被演变成为了达到目的而采用的阴谋。在《三国演义》中,孔明用瞒天过海之计瞒周瑜草船借箭使曹操上当。
达能集团把这条计谋学习的淋漓尽致,达能初到中国,迅猛地收购中国食品企业,其目的就是将中国市场打造成整个亚洲市场的基地。达能在以产业投资者的本性使达能必然从参股中国企业过渡到控股,并最终形成完全替代型关系,在一个行业内掌控多家龙头企业后,“共谋”并操控市场将成为其最终目的。股权交易只是达能中国战略的起点。目前,达能对染指的内地饮品企业的控制程度不一,但毫无疑问,达能决不会满足于参股、合资企业的分红收益,产业投资者的侵略本性使达能必然最终选择对合作企业的完全替代。以产业投资为幌子,实际是资本掠夺。
2.笑里藏刀
让笑里藏刀之计的原文是这样的,信而安之,阴以图之,备而后动,勿使有变,刚中柔外也。大意就是说,向对手表示你的友好,使对手充分相信,并麻木松懈,在暗中却谋划方案,经过充分准备后,不让对手察觉而采取应变措施,这就是外表友善,内藏杀机。《三国演义》中,此计经常被曹操使用。
达能在和娃哈哈谈判之中,达能的圈套被揭穿以后,处于劣势的达能突然向娃哈哈示好,表示可以先休战,在重新谈判,达能表面好像停战,实际却在背后酝酿一个更大的阴谋,设计陷害娃哈哈的掌门人。
3.无中生有
诳骗,把小虚假发展到大虚假,在极端的虚假之后,恶意诽谤中伤他人。在三国中,诸葛亮无中生有的一番游说,令周公瑾决心破曹,是一个经典的好计。
但是达能却只记住尽量制造虚假,去恶意中伤他人。在达娃事件中,达能在用正道没有办法取胜的情况下,无中生有制造一些话题,如“绿卡门”事件,在网上大肆宣扬娃哈哈的掌门人是美国国籍,制造混乱,想顺水摸鱼。但是虚假的事情毕竟真不了,达能用这种手段是战胜不了正义的。
4.借刀杀人
借刀杀人之计,巧妙地利用别人的力量,达到自己不可告人的目的。《三国》中,曹操欲借刀杀人,但是刘表的借刀计更高明。
达能在中国进行资本掠夺的目的尽人皆知,没有企业愿意和达能牵手了,达能更不会轻易放弃娃哈哈这棵摇钱树。所以达能不惜利用一切手段来针对娃哈哈集团。达能出资8000万用于网络公关方面,还请了网络枪手充当打手,在网络上恶意攻击诽谤,借助网络枪手之手,打压诽谤娃哈哈及其掌门人宗庆后,实现自己不可告人秘密。
5.连环计
将多兵众,不可以敌,使其自累,以杀其势。在师中去,如天宠也。《三国》中貂蝉巧用连环计,最终使吕布对董卓的不满步步升级,化为仇恨,进而将其杀死。
达能在和娃哈哈谈判未果以后,利用自己雇的“打手们”制造连环计,让娃哈哈处处受到恶语攻击。先是“偷税门”事件,在制造“绿卡门”,利用大家不明白真相,片面理解,进行恶语中伤,真是一计连着一计,一计毒过一计啊。
运用了这些计谋,达能还是没有达到目的,不管再用什么手段,达能来中国进行资本掠夺目的是明显的,自作孽不可活,在给别人设计阴谋的时候,小心把自己也给算计了。
源自《世界经理人论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