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有化是美国遏制次贷危机的良策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资本主义理论在美国社会可谓比比皆是,但当谈到住房信贷,也许该搬出尘封已久的社会主义理论——国有化。财政部长保尔森(Hank Paulson)在周日晚间发表的声明,明显是为了其政治家形象而量身定做的,但他错过了这个良好时机。

 

读者应该能理解为什么国有化不是保尔森的首选。夹在房利美(Fannie Mae)和房地美(Freddie Mac)中间的,是它们数万亿美元债券的持有人。如果对这两个住房抵押贷款航母进行国有化,联邦债务就会出现膨胀,而且将损害国家信用评级。尽管房利美和房地美已经向美国的业主们承诺或已担保几乎一半的贷款,但美国政府能控制那么多的贷款吗?

 

政府当然没有这个能力。但至少国有化是相对而言更为健康的选择。

 

事实上,就算美国官方之前一直坚决否认,但布什政府最后还是不得不向这两家抵押贷款巨头注资。这次干预更促成了房地美于本周一顺利按计划发行了30亿美元的短期债券。

 

投资者都知道,房利美和房地美急需注资,从而稀释现有股东的股权。所以它们的股票下跌意味着,如果它们想获得任何注资,必须向新投资者出让更大比例的股权。然而,期望稀释更多的股权,却会导致股价的进一步下跌,由此引发了恶性循环——上星期两家公司的股价下跌了将近一半。于是,房利美和房地美无法提升股价,尽管众所周知这是当务之急。

 

如果用政府公帑进行注资,那么通过什么方式来提供资金呢?对于那些对国有化存在诸多挑剔的政客而言,最简单的莫过于由美联储直接向房利美及房地美发放贷款了。而美联储也在周日晚间表示,它已随时准备采取行动。毕竟在过去一年里,公众大概早已对这种美联储紧急贷款习以为常。但美联储的紧急救援,非但捞了私人投资者的好处和破坏了市场纪律,对纳税人几乎没有任何补偿。

 

如果政府打算要拿纳税人的钱来冒险,那么政府应该打压私人投资者并要求获得股本型的投资回报。因此,问题是政府要成为一个拥有少数股权的股东,还是成为唯一一个股东。

 

保尔森在周日晚间明确指出,他主张政府获得少数股权。但纯粹从金融的角度来看,最好的办法是完全收购。如果政府是要提供救援,凭什么获得好处?所谓担忧加重联邦债务的负担,原来不过是个题外话。虽然房利美和房地美欠下巨额债务(两者债务金额大致相当),但即使将其国有化,它们对于联邦债务的影响还是有限的。

 

当然,即使通用汽车的资产表现出升值潜力,我们不希望联邦政府购买通用汽车,因为我们不希望政府干预汽车市场。但房利美和房地美是特殊的。这两家公司亦公亦私的地位,本来就很尴尬。

 

房利美和房地美是以营利为目的私人企业,因而享有不公平优势:它们可以享受到税收优惠,由于有政府作为后盾,它们可以比其他公司更为方便地地融资。当它们的业绩蒸蒸日上时,它们对其实际拥有者的回报也毫不吝啬,这也促使政府总是推动它们进行扩张。然而,放款者获得的收益越大,带给纳税人的威胁也越大,而同时,由于它们的崩溃对于金融体系而言将是灾难性的,因而对整个经济系统的威胁也就越大。

 

那么纳税人如何摆脱这种威胁呢?以往房利美和房地美总是说,为低收入家庭提供抵押贷款,它们是不可或缺的角色。但是次贷的崩溃显示,低收入家庭非但没有被信贷排除在外,反而是太容易获得抵押贷款了。如今两家信贷机构试图辩解,要在艰难时刻保持抵押贷款市场的运作,它们是至关重要的。在过去一年里,事实证明确实如此。但还有一个制约因素,股价将决定这两家住房抵押贷款公司还可以扮演这个角色多长时间。

 

只要房利美和房地美还保留其亦公亦私的模式,那些私人投资者就可以找到一大堆堂而皇之的理由,来争取更多的政府援助。驯服它们的最佳办法就是收归国有。然后,一旦金融市场稳定下来,政府应从根本上缩小并分拆机构,从而在抵押贷款市场上为规模较小的私人投资者创造尽可能大的空间。

 

总而言之,房利美和房地美股价的崩溃,提供了一个趁低吸纳的绝佳机会。美国当局不要再勉强支撑这些庞然大物了,而应该抓住时机,将其国有化,然后分拆。

 

                 (文章出自LATWP,作者Mallaby是美国外交关系协会国际经济研究员。)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