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长专访:扎堆给高管戴“金手铐” 股权激励背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源自《经济导报》采访泰山管理学院马方院长

一般公司不乐意实施股权激励或是更大规模地实施,是怕权利太分散,难以驾驭,但是为了留住人才又不得不实施。

兔年伊始,上市公司扎堆为高管们戴上了“金手铐”。9日晚间,青岛海尔(600690)第二期股权激励方案敲定,距离TCL集团(000100)实施股权激励不到10天的时间。经济导报记者了解到,华孚色纺 (002042)、东 凌粮油(002334) 等多家上市公司正在筹划股权激励事宜,另有广州国光(002045)拟撤销第二期股权激励计划(草案)。

泰山管理学院院长、山东经营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山东河南商会监事长马方对经济导报记者表示,目前我国人力和资本倒挂现象严重,行业竞争加剧、高管频繁变动加快了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进程,这是逐渐回归理性的表现,但同时也需完善实施措施,防止股权激励胎死腹中或事与愿违。

股权激励之乱象

股权激励在资本市场被公认为利好,实施得好可以促进公司的良性发展,但对部分企业而言,有时却是无奈之举。有公司因想留住人才实施激励,但却在即将推出股权激励时遭遇高管离职的尴尬,更有公司高管为套现放弃股权激励。青岛海尔、富安娜(002327)、探路者(300005)等均有过类似遭遇。此外广州国光(002045)的股价已跌破股权激励方案中拟定的发行价格,有分析人士指出股价过低或是其撤销股权激励的主要原因。

导报记者注意到,去年四五月间,在股市较为低迷的情况下,有多家公司相继撤回股权激励计划(草案),其中包括江 中药业 (600750)、 长园 集团(600525)和方大炭素(600516)等。

数据显示,2008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75家公司中真正实现行权的只有25家,而停止股权激励的却高达44家;2009年推出股权激励方案的31家公司中,到去年年中,实施行权的仅有12家,停止实施的却有17家。虽然多数公司将撤销股权激励计划的原因归结于国内外经济形势和市场发生变化使原方案不具操作性,但是马方认为,实际上高管的能力是决定企业各项措施执行的关键,尤其是董事长和总经理。一般公司不乐意实施股权激励或是更大规模地实施,是怕权利太分散,难以驾驭,但是为了留住人才又不得不实施。

即便如此,高管离职、抛售股权还是频频见诸报端。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年A 股上市公司高管辞职人数超过70名,多数发生在创业板公司,如立思辰(300010)的张旭光、海兰信(300065)的高连才等人纷纷上演“离职不离岗”的戏码。另外,华谊兄弟(300027)、金亚科技(300028) 等4家创业板公司原始股东选择在解禁当天兑现纸面财富,4家公司的股东累计进行了9宗减持,涉及金额近3亿元。马方认为,近期创业板高管套现,与其说是“怪象”,不如说是有些人商业道德的缺失及相关措施的不规范。其中也不排除一些夕阳产业或将要破产的公司投机心理太 重,经过包装上市,待融到资金后就大量套现,而现阶段对恶意抛售又没有相关法律予以制裁。

小企业的隐衷

导报记者注意到,目前实施股权激励的都是大中型企业,一些小企业并不敢对员工实施激励,这一点得到了马方的认同。长期与山东很多企业打交道的他,向导报记者讲述了一个刚刚发生在自己身边的股权之争案例。某家族企业总资产逾3亿元,父亲掌有100%的股权,儿子是总经理,另外还有两个女儿。在一天午饭的餐桌上,父子俩看对方都不顺眼:儿子嫌父亲抠门,自己打下了大部分江山,却得不到一丁点股权激励;父亲嫌儿子难管,现在都不听话,如果给了他,岂不更不听话。另外,儿子还担心,父亲百年之后,要与两个姐姐平分家产,自己有失去公司控制权的风险。

马方建议,父亲适当给儿子一些股权,到时候分家产时,这部分股份就不会动,分的是父亲名下的那部分股权,这样儿子就可以安心工作。虽然双方都明白这一点,但是父子间的博弈将长期存在。

大多数企业创始人将矛盾归咎于性格,但马方认为,这与制度安排有很大关系,与性格因素关系不大。现在多数企业管理者对公司管理有些了解,但对公司治理还是很陌生,有些企业内部结构也是乱哄哄的。

现实中,父子、夫妻、合伙人之间的股权之争时有发生,最典型的案例是国美电器上演的“黄陈之争”。马方对导报记者表示,整体看,此案例对民营企业的一个消极影响是他们不敢轻易请职业经理人,对部下实施股权激励也更加忌讳。有人说,“黄陈之争”让中国职业经理人的进程倒退了很多年。但是从另一方面讲,企业在实施股权激励时,将会更加慎重。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