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泰:人民币升值保卫战初捷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鲁泰:人民币升值保卫战初捷

      人民币持续升值是一把双刃剑。出口端,以鲁泰纺织为代表的省内出口企业,通过美元期货等手段成功化解压力;进口端,家电、大豆、汽车等不同程度享受利好。
就在众多纺织企业举步维艰、压锭缩产甚至纷纷倒闭之时,总部位于淄博市淄川区的上市纺企鲁泰纺织有限公司(下称鲁泰纺织)(000726.SZ)却连连给股东们拉出漂亮的“对账单”。
2008年鲁泰纺织一季度报显示,公司一季度实现净利润总额129,573,725.06元,较去年同期的 98,931,540.48元骤增30.97%。而2007年全年公司实现利润总额506,928,991.99元,每股收益高达0.54元。
      近日,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事先采取了外汇期货、调整债务结构等诸多措施,鲁泰纺织的财务报表得以逆势飘红,人民币升值保卫战初步告捷。


      外汇期货上场
      从2005年7月21日开始,人民币兑美元汇价走势图一路向下,至7月25日,人民币对美元的中间汇价已至6.8255:1。对此,鲁泰纺织的财务人员的反应较为平静,甚至该公司财务部的张经理因此倍感兴奋。
      早在2006年末,鲁泰已经根据未来可能的收汇情况在银行做了美元外汇期货,以应对美元贬值。按当初鲁泰与银行签订的期货协议,银行预计此时美元对人民币汇率在7.5元,但实际已经破7,“一美元能挣四五角。”张经理说。
      鲁泰在签订期货协议时预计2008年每个月收汇2500万至3000万美元,于是敲定用于美元期货的额度为平均每月近2300万美元,全年2.75亿美元。
      除了期货安排,调整债务币种结构则是鲁泰对抗人民币升值的另一财务手段。
      鲁泰2007年年报显示,长期借款中,2007年年初美元借款余额为1780万美元,2007年末飙升至3040万美元,增加1260万美元,增幅70.8%;与此同时,公司人民币借款余额则从2007年年初的22100万元人民币锐减至2007年末的5100万元人民币,减少17000万人民币(按2007年末汇率约合2327万美元),降幅76.9%。


      经营应对
      出口收美元会带来贬值损失,进口付美元则可对冲贬值损失。
2007年,鲁泰进口了大量生产设备、机物料配件、染化料及部分皮棉,部分冲减了人民币升值的影响。
      但这并不足以弥补进口收美元所导致的贬值损失,提高产品附加值是鲁泰的另一个长期战略措施。“通过产品创新提升价值,从而提升价格。”鲁泰纺织董秘秦桂玲说。
      秦表示,不断研发新品,对超前技术进行多方面的研究与储备是该公司在经营中的重要应对之策。据介绍,目前,鲁泰纺织正在加强生态面料和功能性面料的研究与开发。
      除此之外,打造完整产业链是鲁泰应对人民币升值的另一战略措施。
完整产业链可以帮助鲁泰降低原材料采购成本及获取终端产品利润。由于纺织品的下游行业服装业亦有赖出口,同样遭受人民币升值冲击,因此鲁泰自己生产终端产品还可以抵抗服装企业降低购买的风险。
      目前,鲁泰集棉花种植加工、纺纱、漂染、织布、后整理及成衣制造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已经成形。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