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暨南,华商旗帜:培养华商新领袖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百年暨南,华商旗帜:培养华商新领袖    “我父亲和我母亲的父亲都经营过茶叶、日用品和玩具的生意,现在轮到我。”38岁的陈文雄操着流利的普通话,如果不是略显生硬的措辞,你很难相信他是从小在法国长大的新生代华裔。11月19日,他和另外30位像他一样来自世界各地的青年华裔企业家一起到广州的暨南大学管理学院参加一个为期约10天的培训班。他们当中不少人都是来自名门之后,包括印尼船王许锦祥之子许光浩,马来西亚拿督陈家全之子陈致钢等。他们所要修习的课程包括中国传统的商业伦理、经济发展趋势、政策法规和资本市场现状等等。

      这已经不是暨大管院第一次承办这样的培训班了。院长李从东说:“暨南大学是百年侨校,是以中华文化教育为特色的大学,暨大特殊的背景和机制使得她当仁不让地成为海外华裔青年在寻求与中华文化有关的教育和培训项目时的首选。暨大也有这个责任做好这件事情。这就彷佛小说里讲的:一个武功绝顶的老和尚要把他所有的功力传给远道而来的有缘人。”

      李从东自2004年起掌舵的暨大管理学院源起于1918年由民国大教育家黄炎培先生设立的暨南商业特科,其在《暨南学校章程》中有云“招集华侨子弟……授以……知识技能,并发达其爱国思想,毕业后从事与华侨教育或实业”。而今天,管理学院的定位也显然继承了先贤定下的宗旨:“我们的MBA教育、EMBA教育和管理培训一定要树起‘华商派’的旗帜。我们给自己立下了一个宏图大志——用10年到20年的时间建成华商教育基地,培养能够屹立于世界企业之林的华人企业家。”李从东说。

      李所谓“华商派”的第一层含义是“传承华商文化”,也就是挖掘中华商业文明的成果。“国际MBA有百年发展历史,当然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的东西,但是,如果一味地花钱去买人家的东西,而不自己研究,那就永远只能做‘掏钱’的那个人。”

      既然有传承,就会有发扬。于是“华商派”的另一层含义则在于“开启华商智慧”。融贯中西文化,尤其是可以站在海外看中国的学者和企业家们成了暨大管院最受欢迎的客人。2006年,新儒学的泰斗杜维明先生、联想创始人柳传志、艾默生大中华区总裁任锦汉等人先后出现在暨大管院的讲台上。今年夏天,有“中国肯德基之父”美誉的肯德基公司前亚太区总裁王大东也被请到EMBA课堂上来与学员们分享案例,给MBA学员开设专题讲座。“包括像这次‘华裔新生代企业家高级研修班’的这些学员,我们看来他们既是同学也是老师。”李从东说,“这些为我们同根同种但是又在不同经济文化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企业家们带来非常特别的亲切体验和丰富启发”。

      暨大EMBA客座教授、台湾知名管理学者宋铠对于李从东所倡导的这种“和而不同”的华商教育有生动的注脚。“我从大江南北的许多知名高校都有授课的经历,也接触过大量来自大陆各地的企业家学员,我想我还是有些发言权的。”宋铠说,“整个广东的同学们给我最深的印象是:他们有一种开放的、勇于创新的特殊气质。而暨大是个典型,从本科生到研究生到MBA、EMBA的学员,这种气息都格外浓郁。我们台湾中央大学管理学院与暨大管院之间已经组织了两三期的研习营,两岸同学活跃的思想交锋和深厚的私人情谊一样令我深有体会。”

      此外,宋铠尤其赞赏暨大与海外华人企业家之间的互动。“我记得有资料统计,如果把全世界海外华人加在一起算作一个经济体的话,其经济总量几乎可以排进全球前五位。”宋铠提醒道。“可以想象,如果能够把海外华人企业家的成长经验与国内的企业管理实践完美地结合起来,把海外华商所掌握的国际通路、人脉资源与国内强大的制造能力衔接起来,摆在中国人面前的将是一条怎样的光明大道。”
在这期华裔新生代企业家们的欢迎晚宴临近结束时,这些来自天南地北、籍贯各异的年轻人高举酒杯齐声用粤语欢呼“饮胜”(干杯)。“那一刻,你就会明白什么叫归属感,什么叫四海一家。”李从东说。

                                                                                    泰山管理学院EMBA教育中心供稿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