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人员管理的拙见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作者:MBA0702班孙新增
管理:就是管人和理事。理事相对来说比较简单一些,只要有合理的方法,保持以终为始的态度,理事就能顺利的完成。管人在管理当中是最难,人是一个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我感觉人是动物跟植物的混合体,美国著名人物卡内基曾经说过,人有两个本能:一是性的冲动,另一个是成为大人物。第一个本能就是动物的本能,第二个就是植物的本能,植物的本能就是寻找阳光,找不到阳光就依附在能找到阳光的大植物身上,理解了这两个本能,人员管理的思路就会清晰一些。
我认为人员管理要从三个方面着手,一是人员的心态;二是人员工作的效能;三是人员的技能。心态实际上就是员工对工作的态度,是积极还是消极,工作的效能就是工作的过程及结果,对单位经济方面的作用;人员的技能就是员工本身的工作水平。
一、心态和效能
中国人的心态是最复杂的,高兴的时候,勇往直前,不怕牺牲,任何困难都能克服,不高兴的时候,干工作磨磨蹭蹭,出力不出活,而且很多事情都要论交情,交情好就主动去干,交情不好能推就推,中国的政府机关以及很多服务行业为什么服务上不去,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心态问题。
工作的效能包括工作的效率和经济成本,高效率而且成本又低是最好的效能,但这种结果只占到总结果的1/4,中国的改革开放已经进行了30年,各个单位、企业重复建设、重复购置的情况层出不穷,为什么?因为大部分人员都没有考虑效能问题
本人想通过下图分析一下心态和效能:
处在第一象限的员工是最好的管理的,给他(她)好的报酬、合适的升迁机会,他(她)会不断努力工作,创造更多效益,绝对不能像重庆市原公安局副局长文强一样,工作很努力,但是等不到升迁,最后走向另一面,只要结果不一样,从第一象限很容易到达第四象限,这样的结果对企业来说是最不应该的。
第二象限的员工是最难发现的,很容易成为第一象限的选择,对这样的员工最好用时间来考验,如果他(她)能通过时间的考验,自然而然就是第一象限的员工,加薪、升职成为必然选择,如果没有通过时间考验,肯定会滑落到第三象限。但是时间的把握又非常困难,早晚都不好掌握,我感觉需要做两方面的工作,一是要在企业不断的树立榜样,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二是人事部门要不断的修订员工的职业规划,让员工能看到方向,最大限度的让其向第一象限发展。
第四象限跟第二象限有相同之处,心态的变化,直接就能让其向第四象限转变,效能的提高又能将其向第一象限转化,怀才不遇的人在这个象限最多,能力不行的人在这个象限也最多,两极分化最明显,如何发现是怀才不遇还是能力不行,通过培训,让怀才不遇的人感觉天外有天、人外有人,让能力不行的提高能力,使得这个象限的人员向第一象限转变。
第四象限的人员是应该必淘汰的,通用电气总裁韦尔奇提出的成长理论,10%的成长比率就属于这部分人员,调岗、辞退时对这个象限人员的处理办法。但企业还有一项工作就是仅可能的降低这个象限的人员数量,让其向其他三个象限发展,这方面就要靠企业文化,价值观的认同,促其主动工作,养成良好的工作心态,再通过培训提高能力,完成其象限的转换。
二、技能
技能是员工内在的能力,是员工工作的基础,也是产生工作效能的前提。现在的社会,大学毕业生非常多,企业人才缺口也非常大,但二者很难出现交集,为什么?因为企业所需要的人才应该具备的才能现在的大学生不具有,形成这方面的原因也不仅仅在于学校,企业没有实习的岗位,以前的拿来主义太好用,现在不能拿来啦,自己培养又没有经验,又害怕培养好啦,员工也该跳槽啦,员工自己本身也一直在考虑已有经验就跳槽,真是二者越走越远。
要改变这种现状,我感觉其中一方要先行一步,这一方就是企业,企业有资金,也有培训的条件,要勇于培训,提高各个方面员工的技能,不要害怕离职率的提高,有了大浪才能掏出金子。看看国际上的500强,哪一个不是同行业的黄埔军校,平安为何能在保险行业发展超过人保,就是因为他是保险行业的黄埔军校。
有了好的培训,提高了员工的技能,这时就需要各种绩效考核来实践员工的技能。针对绩效考核本文不做论述。
三、总结
在心态、效能、技能中,技能是基础,心态是保证,效能是结果。人无完人,金无足赤,如何能做到人尽其才才是人员管理的最高标准,这里边我感觉管理好人的心态是最关键的,为什么共产党能打败国民党,人员都是一样的,实际上差别就是心态,但是要管理好员工的心态又是最负责的,企业必须通过企业文化、企业愿景、各种榜样来规范员工心态,通过不断的整风调整员工心态,来达到统一心态的目的,中国员工最难统一的是心态,最容易统一的也是心态,这也就像八卦一样,阴中有阳、阳中有阴,互为转化。
以上仅为个人的一点拙见,未尽事宜请多多指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