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除经济“三八线”情结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经济导报 王伟报道     10日,国家发改委宏观经济研究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会长刘福垣做客济南,在第33届泰山管理论坛 上,就2010年的中国经济走势进行了分析,并为企业如何把握当前经济形势,如何为今后的发展规划准确定位支招。     GDP增10%不如美国增1%     对于2010年中国经济走势,刘福垣认为,认清形势首先要解决方法论,否则就找不着北。     他指出,这些年,经济学家们议论的核心就4个字——冷热胀缩。“就像念观世音的六字大明咒一样,冷热胀缩反复念,一念念了10多年。即GDP增长高于8%经济就过热,低于8%就趋冷;物价指数低于3,通货紧缩挥之不去,高于3通货膨胀就来了,到现在,这个‘三八线’情结始终破不了。”     刘福垣认为,这个“三八线逻辑”并不科学。因为这套指标体系是以发达国家经济学的理论为基础设置的,而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作为一个成长型的国家,在中国,再大的数除以13亿都是小数。”     去年国家发改委提交全国“两会”的报告称,30年来我国GDP平均增长9.8%,2008年增长9%。9%被认为是世界上最高的数字。对此,刘福垣并不认同。     “美国的GDP人均4.3万美元,涨1%就是430美元,我国2008年人均GDP3300美元,涨1%才33美元,我们的10%都不如美国的1%。”这也是为什么最大最穷的发展中国家发展速度最快,一般发展中国家速度居中,而越发达、越有钱的国家发展速度越慢的原因。“因为我们不在一个发展阶段上,变量的内涵是不一样的。”他举例说:“就像奥运会,能让48公斤级的选手和98公斤级的比摔跤、比跑步、比打拳吗?再比如,五六岁的孩子,一年没见,长高了一头,虎头虎脑的大家都高兴。如果这孩子没长,估计就该问问家长是什么原因。这是生活常识。而如果是一个成年人,朋友们一年没见说,‘哎呀,你怎么又长高了一头’,那不成妖精了吗?”     拄着拐杖的巨人     刘福垣用“拄着拐杖的巨人”形容中国目前的国际形象。“去年,我国GDP达到了33万亿元人民币,这个经济总量使我们稳居第三号巨无霸的位置。有学者推算,今年年底我国将超日本,荣登老二的位置。但是,这个巨无霸拄着个又粗又大的拐杖,拐杖上写了三行字:外商、外资、外贸,三维拉动GDP,2007年进出口占整个GDP的比重达到72%,平均也在65%左右。但是看欧美日,日本控制得严一点,85%都是国内贸易解决的,进出口15%,出口10%,进口5%。美国稍微宽一点,78%是内产内销的,真正进出口只有22%。”     美日欧的消费者买中国的东西要比买墨西哥、巴西的便宜一半,中国的产品性价比是世界上最高的。“美国人一年买我们的消费品能节省1000亿美元,换成人民币,相当于每个中国人一年送给美国人600块钱的礼。”     所以,在刘福垣看来,尽管金融危机来了,那么多企业垮了,那么多农民工被迫回乡,但危机对中国来说是个机遇。“人家都说冬天来了,只有我是三呼万幸,危机来得太好了,太及时了。站在发展的角度,危机不是倒退,复苏也不是复旧。这场教训踢折了我们的拐杖,同时告诉我们,不能片面地对外开放,得加紧对内开放,苦练内功。”     企业投资应定位五“中”     基于当前的经济走势,刘福坦对企业家的投资战略定位提出五“中”建议。     第一个“中”要加速中小城市扩容。新农村建设前20年的战略重点不在农村,在城市。所以,现在我们应该加速城市化,城市化一化解千愁,空间结构的调整带动产业结构调整。城乡生产方式转化载体在地级市和县级市,要使地级市成为农民就近转化身份的空间载体。     “把50亿元给北京上海,解决不了多少问题,但是要给一个县城,就脱胎换骨了。农民马上就可以在那儿生根了。所以不要到大城市锦上添花,也不要到小城镇雪中送炭,要把精气神、人财物、大项目往中小城市集中。”     第二个“中”是中部崛起,加速东中西三大板块矛盾转化的关键点在中部的五六个省。“中部的概念包括东北、成渝地区、陕西的汉中地区。练内功打通我们的中脉,才能形成统一市场。中部地区是承东启西的。”     第三个“中”是中间产业,就是介于农业和制造业之间的这些产业,首当其冲的是服务业,然后是建筑业、医疗和教育。     第四个“中”就是中档产品,要淘汰落后产品,眼睛盯着先进的产品,但是手上一定要生产的是中档产品,企业以中档产品作为当家产品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这四个‘中’摞起来就是中部地区的中小城市的中间产业的中档产品,这是最稳定、最挣钱的。”刘福坦说。      最后一个“中”是,国家要千方百计地扩大中等收入阶层队伍,其中包括国家公务员阶层、企业经理人阶层、教师研究员的阶层等。“高级经营团队的收入提高,他才会把老板的企业当做自己的企业,他的人力才会转化为人力资本。”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