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担保机构的核心竞争力----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一个国际上公认的专业性极强的高风险行业。这种高风险不仅来源于担保机构自身风险控制机制和防范措施落实的程度、同时受外部环境因素影响很大并与受保企业密切相关。各种错综复杂因素的交互作用和影响,决定了担保机构在运作过程中必然要面临多种风险,包括信用风险、操作风险、政策风险、系统风险、政府干预风险、制度风险、法律风险、欺诈风险等道德风险所有这些风险防范和控制是担保行业可持续性发展的关键。正确认识中小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所面临的各种问题和风险,并有效地加以防范和控制,这也是我国新生的信用担保业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过对担保机构风险管理和控制机制的分析和研究。有利于促进担保行业可持续性健康发展。
担保机构是以自己的信用为基础,利用自己的信用提升中小企业的信用,促使其中小企业获得融资,并承担一定信用风险的专业机构。经过担保机构的信用担保,一方面,中小企业信用提升,从而可以快捷、合理地获得银行信贷;另一方面,银行可以转嫁部分信贷风险,安全、快捷地拓展银行业务。在担保过程中,担保机构吸纳了部分风险,充当了风险管理人的角色。因此,担保机构是联系资金供需双方的纽带,它向双方提供的是信用,而经营的是风险。一个担保机构经营的好坏,最关键的就是其管理风险、抵御风险的能力,这是担保机构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构建担保机构风险控制机制,提升风险控制能力,就是提高了担保机构的核心竞争力。
担保的风险管理水平和控制能力就是担保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担保机构必须把风险管理视作自己的生命线,必须在项目的风险识别方面,练就一双比金融机构更敏锐的“火眼金睛”;在风险控制和风险管理,必须建立比金融机构更灵活、更实用的机制。我们愿将风险管理方面的一些体会与担保界同仁分享和探讨,以共同促进我国担保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一、风险管理是担保机构生存发展的关键
担保行业定位就决定了是一个高风险行业,担保机构服务的对象基本上是金融机构认为风险较大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接受的抵(质)押物的中小企业。服务对象决定了担保机构经营的业务具有较高的风险度。可以说,担保机构就是风险的产物,风险将伴随担保机构存在的每一天, 风险与担保机构如影相随、形影不离。担保机构经营的特点,决定了担保机构必须高度重视风险管理,把风险管理能力作为自己的基本功。
目前我国担保机构所处的背景下,由于担保资金追加、担保风险分散、担保损失补偿等制度供给不足,我国担保机构面临的风险是全球最大的。担保机构作为政府的一种工具,具有准公共部门的功能;信用担保服务作为一种准公共物品,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这一经济难题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但高风险、低收益的经营特点,决定了担保机构单纯依靠自身经营积累无法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更谈不上健康持续发展。为此,发达国家对信用担保行业普遍实行了资本金追加制度、金融机构分担担保损失、税收优惠、再担保和担保损失补偿制度等扶持政策,形成了一套完善和成熟的担保制度体系。但我国目前对担保行业的制度供给明显不足,具体表现有:担保机构风险共担的政策无法落实,担保机构承担不合理的税负,再担保体系很不完善,国家没有出台统一的担保机构损失补偿办法,地方政府也没有出台的补偿办法,担保机构承担着支持中小企业的职能,出了风险后是担保机构自己承担,如果担保机构不能控制风险和覆盖风险那只能担保机构破产,将风险返还给银行,这一问题是担保体系建设和机制完善的问题,也是政府职能部门必须研究的问题。
在目前的政策环境下,担保机构要凭借微薄的担保费收入生存和发展,2%担保收入承担着100%的风险,50笔担保项目出一笔风险那将是担保损失陪光几年辛辛苦苦积累的经营盈余、乃至蚕食注册资本,必须着力做大业务规模、不断开发“适销对路”的新产品,但扩大业务规模和开发新品种,必须坚持风险可控、加强风险管理这一前提,而不能以牺牲担保安全为代价盲目进行业务扩展和产品开发,因此,担保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必须以风险管理能力为保障和后盾。
担保机构经营的是信用,管理的是风险,其依靠承担连带责任而获得收入,依靠控制风险而获得利润,担保机构要生存必须进行信用风险管理。担保机构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就需对其发生的代偿损失得到补偿,政策性担保机构可以通过财政对一定比例的代偿损失给予补偿,而商业性担保机构更多的是依靠自身的造血能力,靠严谨风险控制能力和组合反担保措施覆盖风险,代偿后追偿增值增效。靠科学的信用风险管理创造利润,增加财富,累积资本,不断发展壮大。
二、担保的核心价值理念之一就是积极有效风险管理和控制。
经过多年担保理论研究和担保业务的实际操作经验深深的体会和感悟到担保机构要生存必须严格管理即把握住“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三大流程、四大环节”。这是担保机构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
1、风险管理是中心,担保公司必须统一认识担保机构就只有一个中心,即以风险管理为中心。风险管理能力是担保机构的核心竞争力。担保行业经历短暂的初创阶段过后,必将进入购并重组、精细作业、规范管理阶段。担保机构要在未来的战略调整、市场竞争中生存并健康发展,致胜的法宝或利器就是不断提高风险管理能力。
2、制度健全规范运作是措施。也就是必须把握两个基本点;即管理上规范化、制度化;操作上系统化、流程化。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体系,必须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规范加以体现。担保机构应该制定包括担保业务管理办法、操作规程以及项目调查、评估、审批、保后监管、代偿、损失追偿、责任追究等一系列制度和办法。
3、流程化运作是保障。即担保的三大流程从项目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控制。全面风险管理,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风险管理。风险管理工作不是某个人,也不是风险管理部一个部门的事情,而是人人有责,即全员风险管理。防范担保风险要从系统性风险、制度性风险、操作风险、道德风险各层面着手,具体项目的风险要从宏观经济层面、企业微观层面等方面进行识别和防范,即全方位风险管理。
4、项目的系统化程序化是基本规程。即明确四大环节,从项目受理---出保---代偿---追偿等各个环节所有业务流程要进行全过程风险管理,各个环节流程、措施得力不能少。
5、企业文化是基础。企业文化是深入到灵魂深处的东西,能够成为促进人们自觉自愿、下意识行动的内在动力。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制度、规程、措施等,要化为全体员工的自觉行动,离不开信用文化、风险文化的培养和提升。由于担保公司是从事风险管理的专业机构,“风险”是担保机构与生俱来的附属物而且将伴随其一生,因此担保机构要把风险“天天讲”,不断倡导 “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风险意识,着力建设关注细节、狠抓执行的企业文化。
6、人才是保障。市场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的竞争。担保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不是虚无飘渺的空中阁楼,也不是停留在纸上、口头上的高深理论,必须物化到每个员工的具体业务活动中。要依靠大家集思广益,不断破旧立新,去化解制度的源生性风险;要靠每个员工严格自律、遵守规程、规范作业去规避操作风险;要靠每个员工去识别、控制、管理、化解具体项目的风险。因此,员工的政治素质、职业素养、业务能力乃是担保机构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根本保障。担保机构要通过把紧人才入口关、设计具有吸引力的薪酬制度,选招一流的人才;通过制定和实施在职学习、专业培训和继续教育,把学习作为提供给员工的最大福利,使员工的知识水平、工作能力不断提高,实现人才资源的“保值增值”,从而为提高企业的风险管理水平和市场竞争力,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三、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管理的和控制能力主要抓好两个方面。
信用,就是企业还款的能力和意愿。担保机构信用风险管理包括这两方面:一方面是准确识别企业的还款能力,对无还款能力的企业即使有可行的反担保措施也不予担保;另一方面是准确识别企业的还款意愿,对无还款意愿的企业即使有偿还能力也不予担保。也就是说,担保机构仅可对既有还款能力又有还款意愿的企业提供担保。
(一)准确识别企业的还款能力。
识别企业的还款能力,要坚持以企业财务评价为中心的定量分析和以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定性分析相结合。
1、以企业财务评价为中心的定量分析。一般而言,中小企业出于多方面的考虑,其财务报表与实际会有较大出入。作为担保机构要承认和尊重这个现实。因此,做信用评价前,深入企业作认真细致的调查核实,是关键一环,只有摸清企业真实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并据以定量分析评价才有意义。调查主要是对资产、负债、收入作核实,列出重点科目和调查重点,采取得当的方法。根据调查情况,对企业财务报表据实予以调整,使之恢复本来面目,并据此作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和现金流量的分析。值得一提的是,财务分析关键是现金流量的分析。有的企业可能销售利润率、总资产报酬率、资本收益率较高,但应看到,这些指标是按责权发生制确认的,如果确认收入的同时增加大量的应收帐款,则企业的现金流量净值可能是负数,其结果可能是年年盈利却无钱归还借款。
2、以企业核心能力为中心的定性分析。如果仅以企业财务评价为中心的定量分析,担保机构会丧失许多市场机会。因为财务状况重点分析的是已发生的经济事项,一个企业今天盈利不等于明天盈利,今天亏损不等于明天会亏损。这个趋势分析靠定量是难以分析的。所以要以企业核心能力作定性分析。企业核心能力包括:主要经营者的素质和能力;核心技术的先进性;产品市场的成长性;市场的占有份额;管理机制等等。通过分析,找出企业的核心资产(包括无形资产),明确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如果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就算其目前财务状况不甚理想,也是值得担保机构关注的。
(二)准确识别企业的还款意愿。
1、首先对企业的基本层面如股权结构、纳税状况、诉讼和纠纷以及企业主要经营者个人对履约信用的重视程度等作调查、分析,以此判断企业的还款意愿。如果企业在工商注册、纳税行为和商业行为中有严重的问题,企业主要经营者的个人信用不佳,以往出现不良贷款或诉讼纠纷等记录,应该选择放弃担保、规避风险的方式。
2、设计能为企业所接受又能控制风险的反担保措施组合方案。一般而言,担保机构的客户不会有很强的抵、质押物,否则,那早已是银行的客户了。如果一个企业有充足完备的抵质押物,银行仍要求它找专业担保机构,倒更要引起我们的警惕。设计能为企业所接受又能控制风险的反担保措施组合方案,是担保机构区别于银行的重要手段。反担保措施一般由以下要素组合:(1)企业实际控制人和主要经营者个人无限连带责任保证。这将企业与个人及家庭紧紧捆在一起,这一招是有很大震摄力的,如果他们对申请担保的项目没有足够的把握,就不会轻易签这个保证。(2)抵押。主要房产抵押、机器设备抵押等。这其中也包括不完备手续的抵押。(3)质押。包括股权、专利权、特许经营权、商标权、应收帐款、仓单等。(4)预售备案网签。
设计反担保措施,关键在于是否能抓住企业的“痛处”核心资产和关键环节。换句话说,企业最怕什么,担保机构就抓住什么,以达到对企业的有效制约,逼其还款。总之要防止被保企业恶意讨债,一旦出现只有让他违约成本高,提高履约保证,要确保担保公司健康发展,必须严密防范风险,可以增强企业经营者的责任和对其进行有效的约束。
总之,担保机构作为一个专门以信用为服务的机构,它所出售的正是自身信用、创新思想、风险管理措施的信用产品,而不仅是一纸“同意担保”的协议。之所以担保机构能够为中小企业提供担保,是基于它:有风险判断的能力、有风险承担和化解的能力,要具备这些能力,担保公司的核心价值就是—必须具备风险管理和风险控制的能力。
泰山管理学院金融担保研究所所长
山东天元担保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
高级工程师 MBA0601 曲曰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