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文化与现代企业精神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作为孔孟之乡、礼仪之邦的山东,是中国古代齐国和鲁国的统称,是齐鲁文化的发源地和影响力中心,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发源地之一,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中心。         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后,周武王把尚父姜太公和弟弟周公分别封到了齐和鲁这两个地方。由于这两个地方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以及先齐和先鲁文化的差别,特别是建国方略的差异,造成了齐文化和鲁文化两种风格迥异的文化体系,经过几千年的交融发展,最终形成了齐鲁文化。 齐鲁文化是先秦时期在今天的山东省境内形成和发展的一种地域文化,包括道家文化、兵家文化、法家文化、墨家文化以及阴阳、纵横、方术、刑、名、农、医等文化,其中,最为璀璨夺目、最核心的是儒家文化。进入秦汉以后,在政治大一统的背景下,随着法家学说、阴阳五行学说、黄老之学、儒学相继登上统治阶级的政治舞台,齐鲁文化逐渐由地域文化演变为一种官方文化和主流文化,呈现出鲜明的精神特质,并以自身的不断交融、创新、升华,推动了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在齐鲁大地曾产生过许多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科学家和艺术家。在学术思想方面,有孔子、孟子、颜子、曾子、墨子、荀子、庄子、郑玄、仲长统等;在政治军事方面,有管仲、晏婴、司马穰苴、孙武、吴起、孙膑、诸葛亮、戚继光等;在历史学方面,有左丘明、华峤、崔鸿、马骕等;在文学方面,有东方朔、孔融、王粲、徐干、左思、鲍照、刘勰、王禹、李清照、辛弃疾、张养浩、冯惟敏、李开先、李攀龙、蒲松龄、孔尚任、王士禛等;在艺术方面有王羲之、颜真卿、李成、张择端、高凤翰等;在科学技术方面,有鲁班、甘德、刘洪、何承天、王朴、氾胜之、贾思勰、王祯、燕肃等;在医学方面,有扁鹊、淳于意、王叔和等。他们的思想、理论、智慧和学术成就,构成了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对中华民族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远的影响。       被称为"文圣"的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就诞生在山东省的曲阜市,他创立的儒家学说及其言行所汇集成的《论语》,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支柱,至今在世界上产生着重大影响。孔子还被誉为世界十大思想家之首。被称为"兵圣"的中国古代著名军事家孙武,他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至今仍然是中外军界和商界推崇的经典。山东历史上还出现过儒学代表人物孟子、曾子,墨派学说创始人墨子,道家代表人物庄子。齐国名相、著名经济学家管子,战国时期著名天文学家甘德,以《齐民要术》闻名的古代农学家贾思勰,古代科学家汜胜之,以《孙膑兵法》著名的古代军事学家孙膑,被中国人尊为智慧化身的三国名相诸葛亮,以《文心雕龙》闻名的文学理论家刘勰,宋代著名的豪放派词人代表辛弃疾和婉约派词人代表李清照,清代著名文学家、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的作者蒲松龄,被称为"书圣"的东晋著名书法家王羲之,唐代著名书法家颜真卿,宋代著名画家、《清明上河图》的作者张择端等一大批著名历史人物都出自于齐鲁大地,也就是今天的山东境内。       很久以来,人们常常以“一山一水一圣人”来评价齐鲁文化在中国传统文化里面的地位。“一山”是指泰山。泰山在齐鲁文化中的地位,不仅仅是因为它的自然景观雄伟壮丽,还因为泰山本身是用中华文化堆积的一座文化的大山。泰山不仅高大,而且是文化的一个高山,在大多数中国人的观念里面,泰山就是中华民族的一个文化之根。“一水”是指黄河。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是中华文明的摇篮,而山东则是黄河的归宿和依托。“一圣人”,是指孔子。孔子在齐鲁诞生,是中国人心目中至高无上的圣人。现代,齐鲁文化又有一个新的表述,就是“泰山在这里崛起,黄河在这里入海,孔子在这里诞生”,非常精确地概括了齐鲁文化的历史地位和重要的贡献。       概况而言,齐鲁文化具有如下鲜明的精神特质: 1、兼容并蓄,胸襟博大       春秋战国时期,齐鲁两国不仅是东方文化的中心,甚至成为当时整个东周文化的中心。 齐鲁两国文化表现了宽广能容的博大气势,两国诸子蜂起,名家辈出。魯国产生了被称为“显学”的儒家和墨家,齐国的稷下学宫中更有儒家、道家、名家、阴阳家、法家等汇聚在一起,他们著书讲学,又相互切磋辩难,推动了思想的解放,也发展了各家各派的学说。齐鲁文化的开放气质,被体现得淋漓尽致。 2、刚健有为,积极进取       在齐、鲁两国,无论是政治家还是思想家,都表现出了刚健有为和积极进取的文化品格,这是齐鲁文化的一个重要精神特质。 自两国始封时,无论是对当地风俗进行因循还是变革,都是根据本地实际,力图政治稳定和尽快获得发展。以后,两国的政治家不断努力,为了自身的富足,不断采取措施,在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谋求变革,以图国力增强。不少政治家都反对固步自封,他们招贤纳士,任用贤才,接受谏言,尽职尽责。        无论是魯国的孔孟儒家、墨家,还是齐国的管仲、晏婴或者稷下各家,他们大都积极入世,致力于治国安邦的事业。他们洞察列国大势,分析世态发展,从而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他们是齐鲁文化的重要代表,是齐鲁文化中一朵朵鲜艳的奇葩。  齐鲁文化中的这一刚健进取精神也是中华民族的基本精神,也成为我们民族不断发展、自强自立的重要精神支柱。 3、富于人文关怀和人道精神       人文关怀和人道精神是齐鲁文化的灵魂。       齐鲁诸子各家大都主张厚德仁民,重视民众,充满了人道主义精神,人本主义色彩极其浓重。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学派,其思想体系最为典型、最为集中地体现了人文关怀和人文精神。儒学是修己安人之学,希望从修身开始,然后齐家、治国、平天下。儒学谈论人性,无论孔子、子思,还是孟子、荀子,都谈论人性问题,他们对人性的探讨,实际正是在探讨人、关心人;他们所思考的如何修身、修德,如何正心、诚意,怎样致知、格物,都是围绕“人”展开的,都是对“人”的重视。 4、崇德重法,德法兼顾       在齐鲁文化体系中,崇德重法,德法兼顾应该说是一个非常突出的思想观念,无论是思想家的系统论述,还是政治家的施政实践,对处理德治与法治的关系问题,人们都有十分明确和清醒的认识。       在鲁文化的儒家思想中以德治为本,以刑罚作为补充,此即所谓德主刑辅。刑以止刑,刑以佐教,宽猛相济,正是孔子的一贯主张。 在齐文化中则是重法,在德、法之间偏重于法。齐国名相管仲、晏婴都重视礼治,但他们与鲁国的儒家不同,在于重视礼治的同时十分强调法在治理国家中的作用。       总体上讲,齐鲁文化中德法结合的思想具有永恒的意义。       总而言之,在山东这块齐鲁大地上,到目前为止,支配人们行动的主导思想还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思想,中国传统的主流文化儒家思想在山东的影响还是根深蒂固,无法憾动的;其所提倡的“仁、义、礼、智、信”在山东人民的日常生活中及山东企业界的管理和经营中还是起着决定性的影响。所有这些都形成了山东人民诚实、善良、勤劳、务实的优秀传统。同时,齐鲁文化中非常实用的道家思想和兵家思想在新时期的山东文化中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如南方商人眼中的山东商邦中的典型代表张瑞敏,其一手拿着《道德经》,一手拿着《孙子兵法》。 进入21世纪以来,齐鲁大地的人民和齐鲁大地的的企业家们在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基础上又逐步培育出“改革创新、开放包容、忠诚守信、务实拼搏、敢为人先”的新时期的齐鲁精神。        齐鲁文化的精神特质与现代企业文化的精髓是一致的,在深层次上也是暗合的。现代企业文化的精髓在本质上体现更多的是人文关怀和人道精神,这与齐鲁文化的精神特质(富于人文关怀和人道精神)是一致的;现代企业的公司治理强调的就是完善的法人治理结构,这与齐鲁文化的精神特质(崇德重法,德法兼顾)也是一致的;现代企业家所追求的积极进取、刚健有为、包容并蓄、胸怀博大与齐鲁文化的精神特质(兼容并蓄,胸襟博大、刚健有为,积极进取)也是一致的,等等。如今,许多现代的国际化企业,如中国的金融巨头平安保险、英国的汇丰银行、中国的华为公司等一大批杰出的国际化企业的的文化理念,其中的大部分更是取自于中国儒家传统文化的思想精华,与齐鲁文化的精神特质更是一致和暗合的。       齐鲁大地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优秀的文化传统,为企业的快速发展和茁壮成长提供了充足的阳光、水分和养料;成长在齐鲁大地的企业家们更是获得了得天独厚的优势。     作者:曹敬威    MBA0601班学生    济南商策管理咨询有限公司 总经理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