雄心推动中国大龄MBA攻读者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艾琳·索(音译)说,她5年前就打算去商学院念书了。但她当时正怀着第一个孩子,争取拿到另一个学位的计划就此落空。
5年后的今天,索女士已有了两个孩子,35岁的她最终入读香港中文大学全日制MBA课程。她算得上是年龄较大的MBA学员了,但在中文大学或全世界的商学院,像她这样的大龄MBA学员并不少见。
在香港以及其他地方,商学院都要求MBA申请人具有实际工作经验。但对年过30的雇员来说,攻读全日制MBA学位是一个艰难选择,因为习得新技能和获得另一份学历的过程,会使本人与公司的人事升迁无缘。香港大学MBA项目主任克里斯·陈(音译)说:“这要取决于申请人是否有抱负,想不想做出改变,这得要有胆量。”
过去25年里,随着MBA日渐流行,攻读MBA的大龄学员也有所增多。在职MBA班尤其受到这些年龄不小的学员的青睐,这凸显了全日制申请人面临的基本难题:从付出的时间和金钱代价衡量,为自己的履历添加“MBA”这3个字母是不是划得来。
对此,就业市场发出的信息混杂不清。当雇主缺人时,攻读MBA的学员人数就减少,因为高级学位带来的好处在缩水,离职攻读的代价在上升。从2002年到2005年,世界范围内的MBA学员减少了18%,在香港减少了近一半。近来,随着互联网泡沫的破裂,攻读MBA的学员人数有所上升。
在香港,据说商学院的毕业生收入得到显著增加,即便许多公司称他们不会为MBA学位拥有者支付额外薪金。香港本地的商学院也经常吹嘘MBA毕业生的平均工资提高了一倍多。但是,由人力资源机构哈德森公司2003年对亚洲雇主进行的一项调查发现,只有15%的香港公司,愿意向MBA雇员支付较多薪酬。
人力资源专家们认为,金融和咨询领域的跨国公司倾向于看重工商学位。总的来说,拥有MBA学位的求职者更容易被录用,但雇主似乎对MBA学位本身并不是特别关注。哈德森公司亚洲区CEO加里·拉扎尔罗托说:“大多数情况下,公司都希望找有工作经验的人。MBA学位属于锦上添花的东西。有固然不错,但不是决定性因素。”
Tricor Executive Resources公司董事菲奥纳·容(音译)说:“有MBA学位的人太多,所以不像以前那样稀奇了。”不过,她表示,名牌商学院出来的毕业生不属于这一类,因为雇主认为能够进入顶尖学院就读的应聘者,肯定是最有才华的人才。
当然,对一些年龄稍大的学员来说,有机会离职入读商学院,不失为争取优势的一条途径,姑且不管这种投资的回报需要多长时间。
于20世纪90年代进入斯坦福大学商学院就读的桑德拉·李(音译),是说明职业生涯中途攻读MBA学位有所值的典型。
如今是一家投资银行执行董事的李女士说,读MBA的经历让她驾驭资产管理游刃有余。她说:“两年的MBA学习是改变职业的经历,生活也因此发生了变化。”
本文系转载 香港《南华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