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驰资金链断裂慢镜头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顺驰现金流断裂解释   首先是企业的领袖开始出卖自己的诚信与意志以获取市场廉价的救济。
  激进恶兆之一:大量项目急进试错
     一是顺驰中国2004年竞拍拿到的一些大体量的地块,如苏州凤凰城,一直无法按期缴纳土地出让金;
     二是由于宏观调控,顺驰中国分布在全国的部分楼盘,特别是位于调控重灾区长三角的楼盘销售不畅,回款不力;
     三是顺驰中国的私募没有成功——2005年底,孙宏斌曾对外高调声称与摩根士丹利即将达成交易,但从此之后即无下文。 [详细]
  激进恶兆之二:资金链阴影陡现
  建行天津分行就停止了顺驰一笔高达8000多万元的贷款,理由是其发展速度值得怀疑。 而据知情人士透露,顺驰的资金链已非常紧张,顺驰在天津各大银行都有大量贷款,包括工行天津分行、建行天津分行和农行天津分行等。其中不乏关联企业的贷款和重复抵押贷款。
    面对资金问题,创的应对之策还有就是要求所有项目都坚持两大“绝招”。第一招:推。即推迟地价支付,完整描述为“推迟首付款时间并合理拉长后续付款”;而第二个“推”的对象是施工单位的工程款。第二招:“快”。所谓尽快开工、尽快开盘。[详细]
  激进恶兆之三:上市融资无果
  为了解决顺驰和融创的资金链问题,孙宏斌押宝似的将解决资金问题的希望放在顺驰和融创上市上。他希望通过股市融资的 方式成功解套。但顺驰上市搁浅,具体日期推迟到2006年下半年。顺驰中国又终止和大摩谈了1年多的私募。孙宏斌坦承,大摩的条件实在太苛刻,他没能同意。 [详细]
   步托普之覆辙
   托普集团总裁宋如华在全国各地跑马圈地,大兴软件园,媒体集体怀疑其资金链,宋也是信誓旦旦地声称自己仅在四川就有12个亿的银行存款,但时隔不久,托普便四面楚歌,宋如华仓皇逃向美国。顺驰和融创的当下态势与五年前的托普集团惊人一致。 [详细]       导致顺驰陷落的草根气质 那么,顺驰的大衰败为什么是不可挽回的呢? 性格决定命运。让我们回过来看看顺驰的企业气质。不难看出,这是一个既可以翻江倒海,但也更容易导致兵败如山倒的有着浓厚草根气质的企业。
  草根气质之一:组织形态的江湖气
   顺驰或者融创的在组织形态上的江湖气还体现在其对自己底层员工的随意上。一位顺弛员工抱怨说,“顺驰员工的流动性很大。顺驰基层员工在岗3个月以上的决不会超过30%,上班一个月当店长,两个月当区长,转正后升经理在顺弛是常事,没有忠诚员工。 [详细]
  草根气质之二:核心层个人性格的缺陷
  从孙宏斌到李战洪,以及成都公司那个29岁就成封疆大吏的商羽,顺驰或融创的管理层给人一个最重要的印象就是狂妄自大,在现实生活中,个性张扬并没有错,但是如果你没有把握好分寸,那也未必就是一件好事。 [详细] 草根气质之三:企业整体缺乏战略眼光 已经有冷静的观察者指出, 顺驰根本没有风险意识,只有一个目标,就是争做龙头、做大。所以,他们肯定是赌博,没有对与不对的问题。假如房地产好,那就是对;假如不好,那大家就秋后算帐。但这场赌博现在还没结束,所以无法评价对错,还只是他们的方向问题。[详细]
   草根气质之四:企业制度混乱
  “有位员工说,到顺驰这么久,还真没看过什么工作手册、条例之类的东西,到现在也不知道有没有。可是他的核心价值观,可以说是条例了。看你怎么理解这事。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可是这规矩小了吧,有才的人招不下。”[详细] 始于孙宏斌终于孙宏斌 孙宏斌的角色总是充满了戏剧性。被联想冤枉进了监狱,出来之后却又选择了和联想类似的创业路径。
  偏执有余,政治智慧不足
   “我觉得历史永远都是成功的人写的,只要成功了,以后怎么说都行。我觉得有些人后来总结的时候就把原来的事实给变了。他编很多东西是想骗别人——我当时高瞻远瞩,然后我做的事都对了。其实并不是,他成功可能是因为他抓住一个机会,遇到一个好人,就是这么简单。” [详细]
  我不会做事,靠的是大家
    “我自己不太会做事,从一开始的时候都是靠大家去做事。这个公司从成立到现在我从来没有签过字,当然,除了自己向财务借钱。我的性格是一个优柔寡断的人,我自己做事往往做不成。” [详细]
    孙宏斌答普鲁斯特问卷
    孙宏斌的轮回
    孙宏斌:“我是企业家,不是资本家”
    孙宏斌:视野即价值 孙宏斌面对困难的三种心得
  第一,我觉得保持一种非常正面、积极的心态特别重要,一个人比较积极的时候他成功的可能性比别人大很多。
  第二,你既然做了选择,你就得认。
  第三,我觉得理想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东西。一定要有一个目标。[详细]
  巨头往事:柳传志曾把孙宏斌送进监狱
  顺驰孙宏斌:柳传志曾经的二把手
  地产大佬警告孙宏斌语录
   “如果把握好节奏,顺驰能够成为一家非常优秀的公司。但现在它要为盲目扩张造就的奇迹付出代价。”
“顺驰与万科根本不能同日而语。这种黑马其实是一种破坏行业竞争规则的害群之马。”
           ——万科集团董事长王石
   “制造了泡沫,破坏了市场。”
           —— 河北卓达集团总裁杨卓舒 [详细]

  本文系转载 网易《商业频道》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