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场:总结2006,憧憬2007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职场
工作的七年之痒,快去合适机构充电
工资待遇可以说是职场中永恒的话题,就广州而言,均有公务员和教师加薪的消息,可喜可贺。但是也有教师提出疑问,实际上教师的工资并没有增加多少。就一般的企业而言,工资待遇是随着个人的工作成绩而相应增长的,所以,平时要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努力工作,才能加薪。
婚姻有七年之痒,工作也有类似的现象,当工作一定的时间,可能会感到疲倦疲惫,甚至麻木,日复一日的工作,没有了激情和动力。
而时代和周围的人都在进步变化,为了跟上发展要不断学习新的知识,所以很多人选择深造充电,其中EMBA就是热门的选择之一。2006年广东的MBA和EMBA学费均有上涨,因为读过的人薪酬上涨,学费也就水涨船高。
当然,EMBA昂贵的学费也令很多人望而却步,而在市场琳琅满目的培训机构中怎样选择自己需要的课程,应该明确自己的瓶颈所在,然后试听课程,看看是否有用,要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而不是昂贵而不适用的课程。
不同的行业,不同的工作年限,需要学习的内容不同,但相同的则是,关注行业和相关领域的动态发展,提高自己的理论和操作水平。
很多在外打工的朋友来信询问如何选择培训机构?这些朋友一般都是中学毕业,想进一步提高,但信息有限。实际上,在如今信息化网络化的社会里,学会筛选信息资源非常重要,一方面向周围的朋友以及相关机构部门询问,另一方面,利用网络资源,搜索相关的信息。
人才市场
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
每年冬季,都是大学生求职的高峰时期。大学生求职的主战场在校园招聘会和网络招聘上巡回。2006年12月份,广东省教育厅连续组织了多场大型招聘会,每场都在几千人甚至上万人。如今就业形势依然严峻,教育部门大力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也是主要渠道之一。2006年的人才招聘一个亮点就是网络招聘的火热,很多大型企业外企都在网络人才网站上发布招聘的消息,大学生也在不断地网投和网申。网络已经成为招聘和应聘的重要媒介,在用人单位和求职者之间架起桥梁。
目前有很多大型的人才招聘网站,比如中华人才网、南方人才网等,怎样选择自己信任的网站,对于发布信息者而言,要看其网站的专业程度,信息的分类、求职者登录的多少,服务如何等等都要考虑。
大学生朋友也会把自己的求职信息发布在人才网站上,不过有一个值得注意的就是,对于求职者个人的电话等信息最好适当隐蔽一下,不能让每一个登录网站的人都看得清清楚楚。这样对求职者本身也是一种保护。
人才市场上还有一种比较新的现象就是人才中介,或者说猎头。
有些大型的企业急需合适的中高级人才,可能一时也找不到,这时候一般都会去猎头公司。
求职者
工作地域、职业规划恰当选择
最大的求职群体就是应届大学毕业生。2007年全国将有4 95万的高校毕业生,在日益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找到一个待遇不错的工作则是多少学生苦苦奔波追求的事情。为此,大学生想尽办法,不敢奢求待遇,甚至零工资就业都可以。综观2006年求职情形,我个人都感到了就业的压力。但是,有两个方面,求职者值得注意。一是就业的地域范围,不一定非要留在大城市中,中小城市、西部地区都有广阔的天地。二是一定要有自己的职业设想,就是说要明白自己的兴趣爱好所在,自己能够做什么样的工作,从事哪一行更有优势。明确了自己的方向,就要为之努力,在接受有关单位的面试时,一定要多了解一下单位的情况,这样成功的几率才更大。求职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个人和认识用人单位的过程,在双方了解的基础上,才能有合作的可能。
很多用人单位都注重实习和实践的经验,实际上他们关注的是你做过哪些事情,起到了什么作用,从而看你是否适合这个工作。所以,大学生有机会一定要去实习,去锻炼自己。哪怕是在学生会中组织活动,也要发挥自己的才能,做得漂亮,自己要有收获。实习的过程也就是工作的预科,事先了解工作的流程和面临的问题,学会动脑动手,分析解决问题。在实际的工作中,遇到的都是全新的问题,不可能有人随时告诉你答案,只有靠自己去学习摸索,所以在工作中学习能力最为重要,对于哪怕自己不懂的事情,也要想办法弄懂然后解决问题。
找个企业,自己脚踏实地地做一些事情。
对于在职人士而言,工作几年后也想跳槽谋求更大的空间和机会,怎样寻找一个更好的工作机会,如果也在大型的招聘会上赶集,效果估计不理想。这就需要自己清晰的职业规划和定位。
本文系转载,来源: 南方都市报网络版,作者: 宋金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