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辅导助推“草根”变“大树”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一直以来,人们更习惯于把“创业辅导”与失业者、农民等群体联系起来。如果把创业辅导与中小企业负责人联系起来,不少人可能浮现出的第一表情是惊愕。事实表明,作为浙江经济最活跃群体的领头人(中小企业主)同样需要、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更需要培训。
于是,各种政府埋单请老板培训的活动在我省、我市展开。人们对政府请老板培训的态度和表情似乎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对省政府斥巨资请老板到清华进修的反对大于赞同的态度,到目前对政府启动中小企业免费辅导的赞同,人们显然已经意识到这群被经济学家称作“社会最宝贵资源”的民营企业家的修行提升对增加就业、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性。 A.政府埋单“富翁”培训 11月20日,本来是个极其普通的日子。偶然翻开一本EMBA的培训资料,金华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在这个普通的日子却勾起了些许不普通的记忆。
一年前,浙江省人事厅在清华大学首次开办的“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开班。老板读书原本并不是什么新闻,然而政府为30名被媒体称作亿万富翁的浙江民营企业家12天学习每人支付42万元学费的做法成了媒体争议的焦点。媒体对政府埋单让老板读书的做法褒贬不一。“当时,这个班正处于风口浪尖。作为这个班的学员,我和同学们既感到荣幸又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一年后,回想起一年前的这段学习经历,倪捷认为,姑且不论政府为企业家读书埋单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鉴,就浙江选送企业家学习的行为还是能反映出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首先,在清华大学建立培训基地,专门针对浙商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是浙江一种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在国民生产总值逼近1万亿元的浙江省,其70%的GDP、60%的财政收入来自民营经济,全省从业人员的90%在民营企业就业;而全省民营企业家近80%都是农民出身,其中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那么,通过严格遴选,使符合本次报名门槛“四大标准”的民营老总接受高层次的培训,未尝不是为民企保持旺盛生命力提供了一种保证。其次,尽管这30名企业家都是成功者,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但他们要从容应对业已到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自身显然还要继续加强内功的修炼。中国经济在开放和转轨这两大趋势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是全方位的,使得他们必须对原来的企业管理方式进行反思。他认为企业家们对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迫切需要的。这就难怪第一天课程结束后,一位学员说“真是来对了”。她说老师讲的非常有价值,很实用,“给我们一种管理企业的启发”。
事实上,政府为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创业辅导埋单的做法并非个案。一年前,作为金东区骨干企业的负责人,金华长弓清洁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陆被省中小企业局选送参加浙江大学EMBA学习。和倪捷一样,张金陆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几十个企业家享受的同样是政府埋单的免费培训。
张金陆告诉记者,他看中的并非免费学习。他更希望能够让这次学习成为一次充电提升的机会。显然近一年半的培训让他得到了许多。从一家手工作坊起步,以平均年增长率30%~40%的速度迅速成长为销售超亿元的企业,他一度产生了守业的想法。来到浙大EMBA班,他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一个多亿的销售和同伴几个亿甚至10多亿的销售相比实在太小。打消了守业想法的他在本月初作出了投资1.6亿兴建新生产项目的决定,预计项目投产后销售规模接近4个亿。作为一家市级科技示范企业,长弓拥有的不少专利受到其他企业的侵害,在EMBA老师的建议帮助下,长弓在我市率先打起了发明专利官司并胜诉。
这样的创业辅导,带给我市企业家的并不仅限于理念的更新、管理水平的提升,还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人脉资源。毕业后定期举行的同学会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上周刚参加完同学会的张金陆告诉记者,从同学、老师那里获得的各种信息不少已经成为长弓未来决策的参考依据。 B.民企为何短命 “政府为什么要埋单培训中小企业?说到底就是要延长企业的寿命,提高企业的成活率。”金华市企业问题诊断中心教授方舟说。根据其收集的资料显示:浙江1988年前注册的私企共7260家,目前还存在的只有1078家;1989年注册的私企1035家,目前只剩351家。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共有私营企业40.27万家。这意味着,我省拥有18年以上历史的民企仅占0.355%,有20年以上历史的更少。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本月5日闭幕的“第4届中国·浙江·民营企业峰会”上透露,浙江省民企的平均寿命仅为7年。尽管他没有收集到我市民营企业的相关数据,作为浙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他对金华民企的了解,他判断金华民企的寿命与状况应该和全省的情况相差无几。
“民营企业为何短命?”方舟反问道。他分析认为,这首先是由浙江民企的生存特点决定的。其特点是以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浙江民企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接近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而且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占比达6成以上。这类企业的技术含量低,利润较薄,进企业门槛也不高。
在我市类似袜子、衬衫、电动工具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劣势在于生产设备简陋落后,企业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虽然企业主都想通过设备技术的升级换代来提高竞争能力,但受制于主客观条件,往往难以达到。去年4月,一项在3000家浙江民营企业中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12%的企业用的是6年前更新的设备,而且还有13%的企业的主要设备没有更新过。从总量上看,只有不到1/3的企业拥有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据统计,去年浙江省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到0.3%。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技术升级完成不了,加上粗放型管理,民企寿命自然长不了。
上述调查报告显示,浙江3/4以上的民企采取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较前几年大幅上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设置率也有较高的水平,并且运行基本正常。这说明公司制已成为浙江民企的主要组织形式。这是好事,但特殊的国情决定了这类股份制企业还不能算是严格的现代企业,它们多是家族企业,从董事长到总经理,直至管营销、财务的所有要害部门,都由家人把持着,他们掌握着绝大部分股份。(上述调查显示,85%的总经理为创业者本人,第一大股东平均占有69%的股份)这样的股权结构不但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加剧了劳资矛盾,更主要的是“公司制”背后形成了一个排他式的封闭的权力集团,拒绝外来人才的进入,势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壮大。
方舟认为,家族制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人才还是那样的人才,管理还是那样的管理。意思是,当初创业时是那几个人才,到成股份制企业时仍然还是那几张老面孔,其管理方式仍然是集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于一体的高度集中方式,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纽带还是血缘关系,而非契约关系。笔者多次听到一些企业家感慨,企业发展渴望有更多的人才涌现,但又不愿引进人才,道理就是俗语所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企业制度从一开始就注定它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每个人都有其局限性,创业者不可能什么都懂,其个人的发展一旦跟不上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最终成为被大浪淘汰下来的沙子势所必然。 C.启动创业辅导 10月31日,在市中小企业法律(创业辅导)服务月启动会上,市经委主任应炳兴认为,我市中小企业要克服成长的烦恼,从草根成为大树,必须在五方面下工夫:一是在资本构成上实现多元化。要突破原有企业资本的家族化、渠道偏少的制约,而要像东阳的中天集团、永康的王力集团那样寻求更多的融资、合作模式。二是产品定位上实现差异化。义乌两万多家中小企业,就是以各自的特色小产品拓展出大市场。三是在市场营销上努力实现国际化。中小企业在抓国内资源、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把目光瞄准国际资源、国际市场。四是管理专业化。五是各地政府的政策扶持要本地化。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台各种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帮助企业实现上述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开展对中小企业的创业辅导。金华市瑞智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瑕芊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创业辅导是国际上扶持中小企业成长的流行做法之一。在美国,没有经过创业辅导的小企业,在4~6年内失败率在55%以上,而接受创业辅导的企业失败率仅为20%。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几乎每一家企业都与社会中介和服务机构有联系,构成其智囊团和内创业的动力。浙江省近两年的创业辅导实践显示,经过辅导,3000家中小企业中,全年利润增长幅度在15%以上的有2500家,另有180家企业扭亏增盈。
从中心成立到现在,姜瑕芊忙着组织专家学者到我市各地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据介绍,这些辅导培训活动完全免费。上周,该中心在永康为当地企业提供了创业辅导,辅导内容涉及法律、金融、管理等多个方面。这种面对面的辅导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已经和即将组织10多场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特点的各具特色的创业辅导活动。他们还与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建立了联系,决定邀请一个专家团来金华开展“企业健康和调查诊断”系列活动,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本文系转载自2006年11月21日 11:06:49 金华新闻网
于是,各种政府埋单请老板培训的活动在我省、我市展开。人们对政府请老板培训的态度和表情似乎也开始发生了变化。从最初的对省政府斥巨资请老板到清华进修的反对大于赞同的态度,到目前对政府启动中小企业免费辅导的赞同,人们显然已经意识到这群被经济学家称作“社会最宝贵资源”的民营企业家的修行提升对增加就业、增加社会财富的重要性。 A.政府埋单“富翁”培训 11月20日,本来是个极其普通的日子。偶然翻开一本EMBA的培训资料,金华绿源电动车有限公司董事长倪捷在这个普通的日子却勾起了些许不普通的记忆。
一年前,浙江省人事厅在清华大学首次开办的“浙江省非公有制企业高层管理人员高级研修班”开班。老板读书原本并不是什么新闻,然而政府为30名被媒体称作亿万富翁的浙江民营企业家12天学习每人支付42万元学费的做法成了媒体争议的焦点。媒体对政府埋单让老板读书的做法褒贬不一。“当时,这个班正处于风口浪尖。作为这个班的学员,我和同学们既感到荣幸又感受到很大的压力。”
一年后,回想起一年前的这段学习经历,倪捷认为,姑且不论政府为企业家读书埋单的做法是否值得借鉴,就浙江选送企业家学习的行为还是能反映出一些具有积极意义的东西。首先,在清华大学建立培训基地,专门针对浙商量身定制培训课程,是浙江一种着眼长远的战略举措。在国民生产总值逼近1万亿元的浙江省,其70%的GDP、60%的财政收入来自民营经济,全省从业人员的90%在民营企业就业;而全省民营企业家近80%都是农民出身,其中70%以上只有初中以下学历。那么,通过严格遴选,使符合本次报名门槛“四大标准”的民营老总接受高层次的培训,未尝不是为民企保持旺盛生命力提供了一种保证。其次,尽管这30名企业家都是成功者,已经有了一系列的成功经验,但他们要从容应对业已到来的新机遇与新挑战,自身显然还要继续加强内功的修炼。中国经济在开放和转轨这两大趋势中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对中国的企业家来说是全方位的,使得他们必须对原来的企业管理方式进行反思。他认为企业家们对于先进的企业管理理论的需求是真实存在的,也是迫切需要的。这就难怪第一天课程结束后,一位学员说“真是来对了”。她说老师讲的非常有价值,很实用,“给我们一种管理企业的启发”。
事实上,政府为加强对民营企业家的创业辅导埋单的做法并非个案。一年前,作为金东区骨干企业的负责人,金华长弓清洁用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金陆被省中小企业局选送参加浙江大学EMBA学习。和倪捷一样,张金陆和来自全省各地的几十个企业家享受的同样是政府埋单的免费培训。
张金陆告诉记者,他看中的并非免费学习。他更希望能够让这次学习成为一次充电提升的机会。显然近一年半的培训让他得到了许多。从一家手工作坊起步,以平均年增长率30%~40%的速度迅速成长为销售超亿元的企业,他一度产生了守业的想法。来到浙大EMBA班,他发现自己的想法是错误的,一个多亿的销售和同伴几个亿甚至10多亿的销售相比实在太小。打消了守业想法的他在本月初作出了投资1.6亿兴建新生产项目的决定,预计项目投产后销售规模接近4个亿。作为一家市级科技示范企业,长弓拥有的不少专利受到其他企业的侵害,在EMBA老师的建议帮助下,长弓在我市率先打起了发明专利官司并胜诉。
这样的创业辅导,带给我市企业家的并不仅限于理念的更新、管理水平的提升,还为其进一步发展提供了人脉资源。毕业后定期举行的同学会成为他们不约而同的选择。上周刚参加完同学会的张金陆告诉记者,从同学、老师那里获得的各种信息不少已经成为长弓未来决策的参考依据。 B.民企为何短命 “政府为什么要埋单培训中小企业?说到底就是要延长企业的寿命,提高企业的成活率。”金华市企业问题诊断中心教授方舟说。根据其收集的资料显示:浙江1988年前注册的私企共7260家,目前还存在的只有1078家;1989年注册的私企1035家,目前只剩351家。截至今年9月底,浙江共有私营企业40.27万家。这意味着,我省拥有18年以上历史的民企仅占0.355%,有20年以上历史的更少。省工商局局长郑宇民在本月5日闭幕的“第4届中国·浙江·民营企业峰会”上透露,浙江省民企的平均寿命仅为7年。尽管他没有收集到我市民营企业的相关数据,作为浙江经济的一个组成部分以及他对金华民企的了解,他判断金华民企的寿命与状况应该和全省的情况相差无几。
“民营企业为何短命?”方舟反问道。他分析认为,这首先是由浙江民企的生存特点决定的。其特点是以传统制造业和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浙江民企在制造业中的比重接近70%,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多个百分点,而且从事劳动密集型产业的企业占比达6成以上。这类企业的技术含量低,利润较薄,进企业门槛也不高。
在我市类似袜子、衬衫、电动工具这类劳动密集型产业,其劣势在于生产设备简陋落后,企业技术含量低,竞争能力弱,虽然企业主都想通过设备技术的升级换代来提高竞争能力,但受制于主客观条件,往往难以达到。去年4月,一项在3000家浙江民营企业中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有超过12%的企业用的是6年前更新的设备,而且还有13%的企业的主要设备没有更新过。从总量上看,只有不到1/3的企业拥有上世纪90年代后期国际先进水平设备。据统计,去年浙江省企业研发投入占销售收入的比重还不到0.3%。设备得不到及时更新,技术升级完成不了,加上粗放型管理,民企寿命自然长不了。
上述调查报告显示,浙江3/4以上的民企采取了有限责任公司的组织形式,较前几年大幅上升。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设置率也有较高的水平,并且运行基本正常。这说明公司制已成为浙江民企的主要组织形式。这是好事,但特殊的国情决定了这类股份制企业还不能算是严格的现代企业,它们多是家族企业,从董事长到总经理,直至管营销、财务的所有要害部门,都由家人把持着,他们掌握着绝大部分股份。(上述调查显示,85%的总经理为创业者本人,第一大股东平均占有69%的股份)这样的股权结构不但影响到职工的积极性,加剧了劳资矛盾,更主要的是“公司制”背后形成了一个排他式的封闭的权力集团,拒绝外来人才的进入,势必影响到企业的发展壮大。
方舟认为,家族制企业都有一个共同特点,即人才还是那样的人才,管理还是那样的管理。意思是,当初创业时是那几个人才,到成股份制企业时仍然还是那几张老面孔,其管理方式仍然是集决策权、经营权和管理权于一体的高度集中方式,维系企业生存发展的主要纽带还是血缘关系,而非契约关系。笔者多次听到一些企业家感慨,企业发展渴望有更多的人才涌现,但又不愿引进人才,道理就是俗语所说:肥水不流外人田。这种基于血缘关系之上的企业制度从一开始就注定它不可能永远立于不败之地,因为每个人都有其局限性,创业者不可能什么都懂,其个人的发展一旦跟不上迅速发展的经济形势,最终成为被大浪淘汰下来的沙子势所必然。 C.启动创业辅导 10月31日,在市中小企业法律(创业辅导)服务月启动会上,市经委主任应炳兴认为,我市中小企业要克服成长的烦恼,从草根成为大树,必须在五方面下工夫:一是在资本构成上实现多元化。要突破原有企业资本的家族化、渠道偏少的制约,而要像东阳的中天集团、永康的王力集团那样寻求更多的融资、合作模式。二是产品定位上实现差异化。义乌两万多家中小企业,就是以各自的特色小产品拓展出大市场。三是在市场营销上努力实现国际化。中小企业在抓国内资源、国内市场的同时,要把目光瞄准国际资源、国际市场。四是管理专业化。五是各地政府的政策扶持要本地化。各地要根据自己的实际出台各种政策,扶持中小企业做大做强。
帮助企业实现上述转变的一个重要举措就是开展对中小企业的创业辅导。金华市瑞智企业策划有限公司总经理姜瑕芊的另一个身份就是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负责人。她告诉记者,创业辅导是国际上扶持中小企业成长的流行做法之一。在美国,没有经过创业辅导的小企业,在4~6年内失败率在55%以上,而接受创业辅导的企业失败率仅为20%。在世界500强企业中几乎每一家企业都与社会中介和服务机构有联系,构成其智囊团和内创业的动力。浙江省近两年的创业辅导实践显示,经过辅导,3000家中小企业中,全年利润增长幅度在15%以上的有2500家,另有180家企业扭亏增盈。
从中心成立到现在,姜瑕芊忙着组织专家学者到我市各地为企业提供创业辅导。据介绍,这些辅导培训活动完全免费。上周,该中心在永康为当地企业提供了创业辅导,辅导内容涉及法律、金融、管理等多个方面。这种面对面的辅导受到了企业的欢迎。
在一个月的时间里,市中小企业创业辅导中心已经和即将组织10多场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特点的各具特色的创业辅导活动。他们还与中国企业家联合会管理咨询委员会建立了联系,决定邀请一个专家团来金华开展“企业健康和调查诊断”系列活动,为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出谋划策。 本文系转载自2006年11月21日 11:06:49 金华新闻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