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产出机制是商学院发展的重要问题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中国经营报
宋远方
现任中国人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院长,教授;中国物流学会副会长,中国人民大学中小企业研究中心副主任,北京中国MBA发展研究会副监事长,北京高校管理科学研究会理事,中国现代企业管理研究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管理信息系统和电子商务。
中国的MBA教育是一场遭遇战
《中国经营报》:我们知道,人大商学院从成立到现在已经十多年了,而今年又是人民大学建校70周年,想听听您怎么评价商学院这些年的发展?包括您本人对“管理”又是怎样认识和理解的?
宋远方:应该说,人大有它特殊的背景,从战争时期的大学到和平时期转向经济类的大学,管理应该说是人大的重头部分,也聚集了人才、教材方面的优势。人民大学自1990年就招收了首届MBA,应该说是商学院教育的开拓者。应该说从1995年开始,MBA教育进入高发阶段。但从人大这些年的实践来看,我们的教授一个最大的优势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这一点同时也是人大商学院教育的一大特色。
你会注意到像包正、彭剑锋这样的教授同时也是目前管理咨询界的精英,他们的声望和能力都是商学院教学的强有力的支撑。
另外,从企业管理的角度,管理本身是一门哲学,因此,有关人文的东西就很重要。我认为越高层的管理教育越需要人文的底蕴支撑。单纯的方法应该是技术方面的,仅仅是公式化、程式化的,而人文底蕴不仅是人大的一个重要优势,我认为也是未来商学院发展的趋势。
《中国经营报》:从国外商学院教育的发展情况看,中国的实践目前处在一个怎样的阶段?
宋远方:管理实际上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教育,其所形成的思想体系也应该是经过一段时间之后的。从美国的商学院你能看出,他们的思想很成体系,而且各个大学都有自己鲜明的特色,哈佛、沃顿、伯克力等等都是不一样的。而中国没有出现各个商学院间明显区隔的原因,我认为主要是我们的商学院教育完全是一场遭遇战。如果放到一个产业发展的大的角度去看,中国商学院教育目前还处在学习阶段。各个学院的特色也在形成当中。
《中国经营报》:如果让您把中国的商学院教育划分阶段,您是怎么划分的呢?
宋远方:大概可以这么划分:
从上世纪90年代初到1995年的时候,是尝试阶段。这是一个市场的认识阶段。
1995年以后,相对来说是一个从草创到真正的培养和教育阶段。在这个阶段内,无论是教师还是案例都是一个基本上成熟的阶段。
教师的产出机制是致命问题
《中国经营报》:之前就有人不断在评价,中国的MBA教育到达了一个“坎”,那么,您认为,到底遇到了哪些挑战?
宋远方:我认为,中国目前的情况是,市场在改变,学生也在改变,这其中是他们在相互推着往前走的过程,因此我们没有一个像美国那样的成熟机制,尤其是符合商学院教育的老师的产出机制,也就是如何培养商学院教授的问题,是目前一个比较核心的问题。所以我说,谁来接目前这批讲了十年的教授的班?这是一个致命的问题。
现在好的教授往往都是直接接触企业的管理咨询人员,但是这样的人是不可复制的,而国外的商学院老师却能够保证好教授的再生机制,而且能够保证教学和管理实践时时同步,紧密相连。
《中国经营报》:怎么是个致命问题?您能具体解释一下吗?
宋远方:面对不同的市场,不同的学生,而且这些学生的知识结构也在相对完善,商学院教授的个人魅力就变得非常重要。相信像哈佛商学院那样的学校,教师团队的稳定与商学院本身的平稳发展不无关系。因此,能否实现目前这批教授到接班人的平稳过渡就是一个关键问题,目前人大也在做这方面的努力。
另外,你刚才提到的还有一个“坎”的问题就是案例库的问题。目前我们还没有一个成熟的自己的案例库。这里面有商学院教育本身发展阶段的问题,也有中国企业的问题,一个案例应该是全面反映企业经营管理状况的,可是中国企业往往只喜欢报喜而不愿意报忧。还有就是管理机制的原因,哈佛案例库是一个公司,因此,案例的再生机制也比较顺畅,而在国内,往往是案例无偿的使用和拷贝。
EMBA的特色就在于借鉴和碰撞
《中国经营报》:从您这些年的教学实践来看,这些年商学院的学生尤其是EMBA的学生在发生着怎样的变化?他们的需求在哪里?或者说咱们的商学院教育是否能够满足这类群体的需求?
宋远方:在任何一所大学,学员所得到的东西永远取决于他想要得到的什么东西。
当然,我们从来不排除很少一部分人来这里学习就是为了一个文凭,但是很多人都还是希望有所得的,因此都是抱着学习的态度。不过,对于这一点,我们在之前会和学员沟通,看看学员到底想要得到什么东西。
因为很多企业其实都发展到一定的阶段,无论是资金和人力都只是适合当时创业时的状态,所以用管理小资金的方式方法管理大资金,是有问题的,很多人也正是认识到了这个问题才来学习,而学习是可以让他们走捷径来应对这些转变的。而不是靠实战中损失大量的成本和金钱来实现。
《中国经营报》:但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是,很多老板或者说是经理人的思想已经固化,都已经是定型的领导,那么怎么通过教育来改变他们固有的思维模式呢?
宋远方:你说的这个问题的确存在,而且基本上都有,在独资、合资企业的领导者能够稍微好点儿,而国有、民营企业中体现得更多。 事实上,商学院教育在很大程度上其实就是突破以往的管理局限,开拓视野。因此学习中的借鉴和碰撞是很重要的,这也是EMBA教学的最大特色。我们要帮助学员突破他以往的行业局限和思维局限,而且要帮助他把学到的知识真正执行和落实。当然,有的时候,你说的这些问题还得靠真正的竞争压力和市场压力来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