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上MBA号列车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投资人:张北军 投资项目:中国科学院管理学院MBA
投资金额:5万元人民币
入学年份:2005年
收益:由于张北军是典型的技术转管理,同时在基层积累了大量的工作经验,所以他的MBA之旅可以说是如鱼得水。他在商学院学到的知识,他在读书中训练的思维方式,迅速被他放到实践中去,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MBA主席的岗位也给了他更多发挥自己才能的机会,开阔了视野,交到了五湖四海的朋友,体验到了更加精彩的人生。
每个人读MBA的理由都不尽相同,但无非这几类:升职、加薪、跳槽、转行。很少人单纯为了提升自己的价值来读书,也正因为这样,张北军的选择多少有些另类。
张北军下了班,从位于四环和五环之间的单位急匆匆地跑到西单来接受采访。在星巴克坐定,开口讲话,却是乡音难改,他来北京已经有11年了。而同样没有变化的还有他的工作,他在那个生产火箭的航天企业里也工作11年了。在这个浮躁的年代,似乎唯一不变的就是变化,MBA学生张北军却一直坚守着最初的梦想。
这个男人的故事也许不是最精彩的,但执著的品格却是男人成就大事的必要条件。
为了工作需要读MBA
张北军来自江南鱼米之乡的南通,重庆大学机械系毕业后就分到了北京这家负责研制系列运载火箭的航空企业。做过半年技术,当过宣传干事,毕业第四年的时候做了车间主任,2005年他来到企业发展部做负责人,负责企业的改革调整、内部优化,制订企业的发展战略。这是一个典型的技术人员的升迁之路,由做技术转向做管理。
也正是在企业发展部这个新岗位上,张北军感到有充电的需要。彼时有他的领导贺东风说过的一些话对他触动很大。领导说,学历不代表一切,但学历在一定程度上表明了一个人的知识和能力。
于是在领导的建议下,他选择去读MBA。“其实单位本身也有些和高校合作的管理项目,但我就是想读一个货真价值的MBA。”他并不想用这个学位去置换职位和薪水,只是单纯想去学习充实自己,提高自己的管理能力。“当时没考虑太多。”张北军淡淡地说。
商学院就是要低调
下定决心后,他就着手复习备考。白天在单位做领导,晚上和大学生一样熬夜看书。张北军是个喜欢挑战的人,而努力的结果也没有让他失望。虽然,他对中国的MBA的联考制度颇有微词。“这个门槛限制了不少适合读MBA的人。”他说。
至于为什么选择名气稍差的中科院,他的理由是确保自己能够考上。而事实上,因为相对好考,很多真正有工作经验且适合读MBA的人中不少人选择中科院。在中国MBA学生整体低龄化的趋势下,中科院的MBA学生平均年龄却在30岁以上,张北军所在的在职班上平均年龄则是33岁左右。可以想象,这些有着丰富工作经验且正当壮年的学生聚在一起,会产生什么样的思想激荡?
事实上,张北军认为自己读MBA最大的收益就是认识的这些同学,能够和他们一起“分享知识、分享价值、分享人生”。而中科院MBA的舞台也给了他发挥的空间。他不断汲取各个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并连续两届当选中科院MBA联合会的主席。
其实大家都不太了解这个学校的MBA项目。管理学院院长成思危是人大副委员长,他请来了很多名家来给我们上课。同时,中科院丰富的学科资源给我们很大支持,数学所、政治所、情报所和我们是联合办学。我们只是有点儿低调。”张北军说。作为一个忙碌的人,他从这个学校得到的最实用的管理经验就是如何管理自己的时间。
为了大利益的初衷不改
做中科院MBA联合会主席的时候,他有机会和北京一些高校以及全国各个高校的MBA学生进行交流。在交流中,大家普遍认为现在的联考制度需要改革,课程设计也需要完善。虽然中国整体的MBA教育良莠不齐,但还是培养了不少管理精英,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对于现在读MBA的热潮和各种各样的目的,张北军说应该保持一种尊重。“不管是为了得到什么,都是正常的。但我们应该把一些学生往正确的方向去引导。同时,作为MBA学生本身来讲,也要有长远眼光,不要把MBA的价值定位于自己的小利益上。不然这些人做不大。”商学院既要培养商业领袖也要培养普通管理者,领袖是塔尖,普通管理者是塔基,塔尖是由塔基构成的。
学完MBA会跳槽吗?”记者最后问。张北军摇摇头:“人要有理想。我有着作为一个航天人特殊的成就感和荣誉感。看着火箭上天,感到自己正在参与到历史当中,这种人生体验是不一样的。”
其实对于人生来说,坚定就是一种大智慧。
本报记者 陈旭来源:精品购物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