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大餐 怎么吃更好?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本专题撰文: 记者陈君南、邓仲谋   培训充电就好像补充营养的进餐,目前市场上推出的各种培训就像各种大餐,怎样才能吃得更好?那就需要对这些大餐有深入的了解。   从培训市场来看,随着“国学热”在我国的掀起,一时间,各种“总裁国学班”顺势而生。与此同时,进入中国十多年的MBA课程以及以西方管理学为基础的高管人员进修课程也是蓬勃发展,拥有最多“粉丝”。此外,一两天的短期大课也在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中国人常说,中餐注重营养,西餐讲究吃法。“总裁国学班”更多宣扬的是从中国传统文化中学习感悟企业文化与管理的战略思维,就像高管培训中的“中餐”;而以西方管理学为基础的MBA/EMBA核心课程班或高管课程,更多侧重于实际管理流程与技巧及经验的传播,颇具“西餐”的精髓。而目前不少企业在选择中高层管理培训时,仍存在盲目追随热点课程,急功近利,希望听某某“大师”一两天所谓管理课,吃管理培训“快餐”的现象。   中国最佳商业   领袖9月揭晓   本报讯 (记者余琴、陈君南)日前,享有“中国商界奥斯卡”美誉的“2007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China Business Leaders Awards 2007)评选活动在沪正式启动。该评选由专业财经媒体第一财经(CBN-China Business Network)与全球知名财经电视台CNBC亚太联合主办,在中国商界拥有极大的影响力,已经连续成功举办了两届。   本届“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的评选主题是“领导力·融”,活动所倡导的是一种贯通之融,无间之融,博采之融。本届评选共设有6大奖项,分别是“皇家礼炮年度中国最佳商业领袖奖”、“年度企业公民奖”、“年度创新人物奖”、“CEO评选出的年度CEO”、“受众心目中的年度最佳CEO”以及今年新设立的旨在表彰能够在言行上予以人才充分重视的企业领导者的“中国最佳人才管理奖”。   评选将对由财务数据指标筛选出的九家候选公司的CEO进行一对一访谈,深入评估其领导能力和商业思辨。评选最终结果将于今年9月在上海揭晓。   国学班古为今用培养新儒商   中餐   授课内容:从古代经典中提炼的管理智慧   消费水平:收费高达十多万元   记者点评:应当说,国学班的出现满足了企业家的现实需要。不少企业主认为,“国学+管理”确实是一件双赢的事。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企业管理随之也要上一个新的档次。企业家不光在技术层面上要有所成长,在精神层面上也需要提升,这种精神层面更多是一种判断力与意志力等人文素养。但当前的国学热中也存在不少问题。“国学”像前些年的MBA一样,成了一些具有猎奇心理的企业家镀金的工具和新的炫耀性消费,因为“国学班”招收学员“精英化”,收费标准“贵族化”。   初步统计,记者发现在广东的“国学老总班”数量不下十个。据了解,以宣扬“国学在管理中的应用”思想的各类总裁国学班招生对象主要是珠三角的企业老总或政府官员,授课内容以儒学经典为主,精读《论语》、《大学》、《孟子》等课程。有关负责人宣称,希望通过国学与管理学的融合来提高人潜在的直觉判断力。尽管有些国学班收费高达十多万元,但仍引来全国颇多年收入达千万元以上的企业主追捧。   有关人士指出,国学受到管理者追捧,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发掘传统、古为今用,提升企业文化竞争力,避免恶性竞争的需要。二是西方管理理论的“水土不服”,使得中国的管理者转而从传统文化中寻找管理思想。基于广泛的社会需求以及巨额利益的驱动,大量机构提供国学方面的培训或教育,声称要培养不仅拥有财富,而且具有一定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的“新儒商”,这也大大促进了国学的热潮。   中山大学哲学系国学培训中心有关负责人认为,中国五千年文化孕育了太多的管理思想,许多老总参加国学班后,都有一种返璞归真的感觉。有关人士也指出,大多数国学班也希望在企业家阶层倡导一种学习氛围,避免出现暴富之后迅速暴跌的大起大落,而企业主的思想改变可以进而影响整个企业的文化和长远战略。   MBA课程传授管理经验和技能   西餐   授课内容:西方的管理经验和实际技能   消费水平:1万~2万元/年   记者点评:经济全球化在给企业提供机会的同时,也给企业管理者提出一些难题。国学重“道”,侧重提升道德和管理智慧;西方管理重“术”,侧重于管理技能与经验。光有“道”会陷于空谈,光有“术”会陷于琐碎,“道”“术”的结合成为一些企业管理者学习和充电的最佳选择。在这样的背景下,一些企业管理者即使在学了MBA或EMBA之后,依然会再参加“国学班”,既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和道德情操,也希望在企业建立一种和谐文化。   相比于管理培训中餐——国学班的热火朝天,进入中国已十多年的MBA管理课程班及相关的高管培训课程至今方兴未艾,依然是许多企业中高层管理者选择充电的方式,他们钟情于德鲁克、波特和科特勒等管理大师,着迷于《基业长青》、《执行》和《蓝海战略》等经典。   许多企业家选择MBA/EMBA这一类管理培训,是因为这类培训可以学到更多西方的管理经验和实际技能。广东卓域管理顾问公司总经理林涛认为:“如果说国学告诉你的是企业发展的方向,那么来自西方的管理培训告诉你的是要走这个方向必须具有的技能与经验。”   此外,MBA、EMBA之类的管理培训深受老总们的喜欢,还与建立与扩展自己的人脉关系,丰富自己的人脉资源有关。无可否认,通过参加高层次、高级别的培训班是条捷径。   有关专家指出,相对于国学重“道”, MBA/EMBA显然重“术”。回顾 MBA/EMBA之类管理培训在中国红火走过的十几年,它切合了中国人在改革开放大潮下迫切需要向西方学习管理经验的心理与现实。虽然现在关注度有所下降,但是西方先进的管理经验始终是我们需要学习的地方。   “实际上,一些跨国公司进入了中国市场,他们十分注意吸收中国文化,企业管理者对中国的国学充满了浓厚的兴趣;而中国的一些企业也将走出去,用先进的西方管理理念开辟市场,中国的企业管理者也迫切需要学习西方的管理经验。   速成班 缺乏理论学习   快餐   授课内容:人力资源、工业链管理等多种课程   消费水平:1000~3000元/天   记者点评::知名培训师赵大华认为,企业的学习培训应该从基本理念开始,脚踏实地,循序渐进,这样才能产生“事半功倍”的效果,促进企业经营管理的规范化和现代化。   “前几年我们在一个企业搞管理咨询时,贴近企业实际情况给其设计了由12个课程组成的系列培训,公司下发文件,要求40多位管理人员必须参加每次培训,然而公司总经理却一次也不照面。后来,该公司总经理却根据报纸广告到北京参加某名牌大学举办的三天高级经理培训,花了两万多元人民币。然而,他又后悔了,那些教授只是照着外国人编写的教科书给他们上课,所引用的案例不是‘可乐’就是‘通用’,其中超过一半的时间属于‘侃大山’,所学的内容如同鸡肋,当他们就企业管理的实际问题向老师发问时,要么被老师用几个术语回避了,要么所得到的解释是驴唇不对马嘴。”知名培训师赵大华在其博客中如此说。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EMBA浙江教学中心主任盘和林说,目前不少企业在选择中高层管理培训,急功近利,希望听某某“大师”一两天所谓管理课,吃管理培训“快餐”,不少人认为理论学习没有实际意义,这其实也是误区。当今的企业必须从经验管理向现代管理转型,很多东西不能凭经验决定。 本文系转载来源:广州日报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