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商界精英从头开始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商学院开学了。对于很多重新当回学生的职场人士而言,好不容易迈进商学院的大门,本想过上几天轻松惬意的校园时光,可迎面而来的却是略显紧张的新生入学导向活动,而这个活动对于商学院学生来说,又是如此重要。

  清华大学的食堂前人来人往,张博的摊位前围了一圈人,那些美院研究生制作的小玩具很快销售一空。

  这不是普通的商业场景,这是清华大学2007级MBA国际班的新生张博和她的团队同伴在做义卖,而义卖只是清华大学2007年MBA新生入学导向活动中的一个项目。持续时间长达10多天的入学导向活动主要由户外拓展、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案例分析等部分组成,目的是想用这种体验式的培训方法使每位学员从破冰到团队融合到深度了解,初步了解作为一名职业经理人所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

  吃苦是商学院的第一堂课

  Orientation活动起源于一些著名的跨国企业,通过专业培训师的讲授教学、老员工的言传身教,以及管理游戏的感性认识,让新加入的成员尽可能快地缩短自己与组织间的心理距离,了解企业文化。这一模式最先被欧美顶级商学院引入,是一流MBA教育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早在1999年,清华大学等国内50多所拥有MBA培养资格的学校首先推出MBA新生入学导向活动(Orientation),旨在培养MBA入学新生的团队精神、沟通技巧和商业意识,培养MBA学生的职业素养,发掘自身潜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帮助大家尽快融入学校文化并迅速熟悉未来两年中学习的基本方法。很多清华MBA同学、校友评价新生入学导向活动是MBA生活中印象最深刻的大型活动。

  现在每个商学院都在绞尽脑汁去做自己的新生入学导向。新加坡国立大学MBA毕业的张亨对当年自己的新生入学教育记忆犹新,当时他们全班被拉到新加坡附近的一个荒岛上,用攀岩、木筏、漂流等项目来完成同学之间的熟悉和团队建设教育。那情形颇有点像美国电影《荒岛余生》。

  北大国际MBA新生入学导向的重头戏则是沙漠穿越。“在沙漠中行走就像在大海中游泳,徒步穿越沙漠旨在培养学员的团队精神。沙漠穿行让学员形成强烈的共识—— —个人无论多么成功,在有些时候也是非常渺小的,只有依靠团队力量,才可能完成不缺一人的成功穿越。要让学员具备挑战意识,认识到经历艰苦之后,才会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北大国际MBA中方院长胡大源老师说。他认为这种活动其实是商学院学习的一个缩影,学习和结交朋友的过程如同沙漠穿越,付出才会有收获。同时这也是调整大家心理状态的一种方式,为将来的商学院学习预热,要大家做好吃苦的准备。

  新生入学导向最重要

  清华大学MBA教育中心常务副主任毛东辉老师曾在美国著名的雷鸟国际管理商学院读MBA。据她回忆,那时美国商学院的新生入学导向活动和现在差不多,发一个新生手册,然后几个人组成一个团队做一些活动。而经过多年的改进和补充,现在的新生入学导向活动各个环节的设计已经日益成熟并更加适合中国商学院教育。各环节不仅生动有趣,而且都有其独特的教育功效,让每个参与者的商业意识、市场意识、领导力和团队建设能力得到加强。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6级MBA学生陈安燕至今很感念自己去年参加的新生入学导向活动:拓展训练使得同学之间迅速熟识,迎新酒会又建立了和学校之间的沟通,而性格测试和职业规划则帮助自己和同学们认清了自己的优劣势,明确了未来努力的重点。“作为商学院的第一课,入学导向活动很有必要。”陈安燕说。

  “新生入学导向的目的一般有三个:第一,新生之间相互熟悉;第二,学校把各方面的资源和信息包括职业发展方面的建议告诉学生;第三,要让学生明白商学院学习的一些理念,感受到大学的氛围。”毛东辉老师说。今年清华MBA新生入学导向活动的主题是“进德修业,经世济民”,学校希望在新生入学后第一时间就导入社会责任理念,向新生强调社会责任之“德”与商业成就之“业”。

  参加完新生入学导向活动后,清华的余克尖在文章中这样写道:这对MBA新生意味着真正融入清华经管的开始,甚至是新的职业生涯的开始。

  是的,对于商学院的新生来说,一切才刚刚开始。

            本文系转载,来源:精品购物指南本报记者  陈旭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