锁定“终身学习者”北大EDP走俏中国高端培训市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很多人都和我有同样的经历,午夜从梦中醒来,问自己:‘我现在在哪座城市?’”被喻为空中飞人的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吕峰副教授经常处于这样的疑问中。
自从一本叫《世界是平的》的书风靡中国大陆,这个“正在变得扁平的世界”是一幅这样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在单一的全球化环境下打交道,坐同样的飞机出差,住在同样的酒店,用同样的软件工作,用英语交流。
世界越来越平,究竟如何才能与众不同?身为北大EDP中心执行主任的吕峰面对记者提出了这样的思索命题。
吕教授执掌的北大EDP屡开中国同侪的先河,从女性管理班到历史管理班,从知识帐户到战略知识联盟,吕的每一次发力都会引起同行业的轰动和震撼。
一个触手可及的巨大空间
按照全球通用解释,EDP(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是为满足组织高层管理者的知识需求而设立的非学位教育项目。对EDP,《时代》周刊专栏作家JoshuaJampol这样评价:“狂热的商业全球化步伐使高层经理培训市场成为商学院有利可图的课程项目。”
“如果每个企业只需要有一个经过专业培训的高级管理者,那需求都是惊人的。”吕教授这样评估EDP的前景。最新统计显示:中国高层经理培训的市场价值将高达40亿美元。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内地有不少年销售收入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企业却走不出国门。北大光华副院长徐信忠教授分析说,企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加上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向茫然。当前,中国的企业发展正处在第一代创业者与后续接班人的新老交替阶段,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据太和顾问统计,如今外国公司高层管理职位约70%由中国人担任,但实际供应数量越来越不容乐观。一个例子就是花旗银行在中国开设分行,居然找不到合适的行长。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介绍,在未来十年,仅中国就需要10多万名有国际经验的中层经理人才,但符合该条件的目前不足1万人。
传统的MBA以及EMBA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庞大而又迫切的需求,而刚刚起步几年的EDP显然成了一块触手可及的巨大空间。
在激光和阳光中选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信忠教授用“激光”和“阳光”解释EDP教育和学历性教育的差异:“MBA、EMBA等学历学位教育好比是阳光普照,学员必须全方位地学习,哪怕一些课程以后用不上;以EDP为代表的非学位教育项目更像是激光镭射,聚焦在一点。非常专、针对性很强。”
在中国,擅长针对企业需求而开设课程的EDP因此宛如初升的太阳散发出勃勃生机,象北大光华EDP专门为企业定制了针对性非常强的实战课程,因而每年报名的企业和个人数量都在急剧上升状态。据了解,仅2005年就新增学员4000人。
但因为“社会什么热,就追什么风”,还是有许多不和谐音符在年轻的EDP市场涌现。
《财富》中文版专门针对中国大陆的EDP进行的调查显示:从对EDP的满意程度看,只有5.9%表示满意,而“不满意”和“一般”占16.1%和70.7%。市场混乱和缺乏品牌(30.9%)、教学与实际脱节(27.8%)这两个问题也是极为集中的。
“光华管理学院EDP最大的特点是负责任。这句话听起来虚,但我们做得实。”马霞是光华管理学院公开课程部的总监,她对记者说,“尽管EDP是一种短期培训,但是每名学生入学前,我们都会安排学习顾问,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帮他选择最适合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班主任帮助大家解决遇到的问题;毕业后,校友会更会成为一种延续服务。”
终身学习者的终身大计
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强调:美国大公司的职业性管理机构是用一切现代管理技术的工具武装起来的,已举世无敌,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取代的。加尔布雷斯所描绘的也许就是中国职业管理人员阶层的明天。
就世界范围而言,每一家企业的决策层都渴望得到三方面的知识培训:一是领导力战略;二是资本运营;三是企业品牌的建立与管理。成立于2002年的北大EDP经过几年的努力,为企业高层开辟了一条极具针对性、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对症下药的“终身学习”之路。
2002年以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利用北大经济、社会、哲学、历史、心理等学科的资源优势,取得了积极成效,光华管理学院先后实施了“女性领导项目”、“从历史看管理”等定制课程,日本松下、韩国SK等上百个国际化企业集团也到光华当起了“小学生”。
近日,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组织全市30多家服装企业的管理人参加了北大光华EDP中心的服装经理短期培训班,这期培训班的班长———北京水孩儿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胜奎对课程感慨万分:“我和同学感触都很深,我在不断地将老师讲的内容和我的企业作对照。”
新世纪的到来,终身学习显然已经成为了所有管理者的终身大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曾表示,“光华是未来商业领袖的摇篮。”
这似乎也是北大光华发展的终身大计,更是北大EDP的立身之本。最新出炉的《中国MBA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在国内院校中,企业最认的是北大,国外院校以哈佛的声誉最高。据了解,这次调研采集到有效企业样本384份、毕业生个人有效样本1050份。 本文系转载,来源自在线国际商报 庸青2008-1-10 9:21:00
自从一本叫《世界是平的》的书风靡中国大陆,这个“正在变得扁平的世界”是一幅这样的景象:越来越多的企业和个人在单一的全球化环境下打交道,坐同样的飞机出差,住在同样的酒店,用同样的软件工作,用英语交流。
世界越来越平,究竟如何才能与众不同?身为北大EDP中心执行主任的吕峰面对记者提出了这样的思索命题。
吕教授执掌的北大EDP屡开中国同侪的先河,从女性管理班到历史管理班,从知识帐户到战略知识联盟,吕的每一次发力都会引起同行业的轰动和震撼。
一个触手可及的巨大空间
按照全球通用解释,EDP(Executive Development Programs),是为满足组织高层管理者的知识需求而设立的非学位教育项目。对EDP,《时代》周刊专栏作家JoshuaJampol这样评价:“狂热的商业全球化步伐使高层经理培训市场成为商学院有利可图的课程项目。”
“如果每个企业只需要有一个经过专业培训的高级管理者,那需求都是惊人的。”吕教授这样评估EDP的前景。最新统计显示:中国高层经理培训的市场价值将高达40亿美元。
我国经济发展迅速,但内地有不少年销售收入几十亿乃至上百亿的企业却走不出国门。北大光华副院长徐信忠教授分析说,企业缺乏高级管理人才,加上企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向茫然。当前,中国的企业发展正处在第一代创业者与后续接班人的新老交替阶段,企业高级管理人才严重匮乏。
据太和顾问统计,如今外国公司高层管理职位约70%由中国人担任,但实际供应数量越来越不容乐观。一个例子就是花旗银行在中国开设分行,居然找不到合适的行长。
据麦肯锡咨询公司介绍,在未来十年,仅中国就需要10多万名有国际经验的中层经理人才,但符合该条件的目前不足1万人。
传统的MBA以及EMBA项目已经不能满足庞大而又迫切的需求,而刚刚起步几年的EDP显然成了一块触手可及的巨大空间。
在激光和阳光中选择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副院长徐信忠教授用“激光”和“阳光”解释EDP教育和学历性教育的差异:“MBA、EMBA等学历学位教育好比是阳光普照,学员必须全方位地学习,哪怕一些课程以后用不上;以EDP为代表的非学位教育项目更像是激光镭射,聚焦在一点。非常专、针对性很强。”
在中国,擅长针对企业需求而开设课程的EDP因此宛如初升的太阳散发出勃勃生机,象北大光华EDP专门为企业定制了针对性非常强的实战课程,因而每年报名的企业和个人数量都在急剧上升状态。据了解,仅2005年就新增学员4000人。
但因为“社会什么热,就追什么风”,还是有许多不和谐音符在年轻的EDP市场涌现。
《财富》中文版专门针对中国大陆的EDP进行的调查显示:从对EDP的满意程度看,只有5.9%表示满意,而“不满意”和“一般”占16.1%和70.7%。市场混乱和缺乏品牌(30.9%)、教学与实际脱节(27.8%)这两个问题也是极为集中的。
“光华管理学院EDP最大的特点是负责任。这句话听起来虚,但我们做得实。”马霞是光华管理学院公开课程部的总监,她对记者说,“尽管EDP是一种短期培训,但是每名学生入学前,我们都会安排学习顾问,了解他的具体情况,帮他选择最适合的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也会有班主任帮助大家解决遇到的问题;毕业后,校友会更会成为一种延续服务。”
终身学习者的终身大计
著名经济学家加尔布雷斯强调:美国大公司的职业性管理机构是用一切现代管理技术的工具武装起来的,已举世无敌,不是任何力量所能取代的。加尔布雷斯所描绘的也许就是中国职业管理人员阶层的明天。
就世界范围而言,每一家企业的决策层都渴望得到三方面的知识培训:一是领导力战略;二是资本运营;三是企业品牌的建立与管理。成立于2002年的北大EDP经过几年的努力,为企业高层开辟了一条极具针对性、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对症下药的“终身学习”之路。
2002年以来,北大光华管理学院利用北大经济、社会、哲学、历史、心理等学科的资源优势,取得了积极成效,光华管理学院先后实施了“女性领导项目”、“从历史看管理”等定制课程,日本松下、韩国SK等上百个国际化企业集团也到光华当起了“小学生”。
近日,北京市工业促进局组织全市30多家服装企业的管理人参加了北大光华EDP中心的服装经理短期培训班,这期培训班的班长———北京水孩儿工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曹胜奎对课程感慨万分:“我和同学感触都很深,我在不断地将老师讲的内容和我的企业作对照。”
新世纪的到来,终身学习显然已经成为了所有管理者的终身大计。北大光华管理学院院长张维迎曾表示,“光华是未来商业领袖的摇篮。”
这似乎也是北大光华发展的终身大计,更是北大EDP的立身之本。最新出炉的《中国MBA现状调研报告》显示,在国内院校中,企业最认的是北大,国外院校以哈佛的声誉最高。据了解,这次调研采集到有效企业样本384份、毕业生个人有效样本1050份。 本文系转载,来源自在线国际商报 庸青2008-1-10 9:2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