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角度看张月姣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内容提要:她是第一个在世界银行担任法律顾问的中国人,第一个在亚洲开发银行工作并担任多个重要职位的中国人,第一个在西非开发银行担任董事的中国人,第一个当选WTO大法官的中国人……在媒体眼中,张月姣已然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大背景下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2008年的日历刚刚翻开,对中国律师、君合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汕头大学法学院教授张月姣来说,这却是翻开职业生涯新一页的一年。     从2008年1月1日算起,还有整整6个月,张月姣就将正式赴任世界贸易组织(WTO)上诉机构成员。这一职位被中国媒体通俗地称为“WTO大法官”,张月姣也被人们亲切地称为“WTO大法官中国第一人”。 难忘2007年11月27日,就在这一天,63岁的张月姣被任命为WTO常设上诉机构的成员。由7名法官组成的WTO上诉机构,是WTO中负责裁决贸易争端的最高机构。成为其中的成员,艰难而又荣耀。     这是中国内地律师首次在世贸组织中担任这一重要职务——2007年岁末,这条新闻被披露后立即成为各大媒体追逐报道的热点,不少媒体在年终盘点时将此事列入2007年十大新闻之列,张月姣成为这一年最炙手可热的人物之一。     据媒体总结,她是第一个在世界银行担任法律顾问的中国人,第一个在亚洲开发银行工作并担任多个重要职位的中国人,第一个在西非开发银行担任董事的中国人,第一个当选WTO大法官的中国人……在媒体眼中,张月姣已然成为中国对外贸易飞速发展大背景下的一个标志性人物。     然而,媒体和社会的“热”,愈加反衬出张月姣一贯低调的“冷”。自2007年11月27日当选WTO大法官以来,张月姣仅仅在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庆祝酒会、汕头大学祝贺会等少有的几次公开场合露面,此外接受了少数记者的电话采访,在更多情况下,她选择了沉默,保持着惯常的低调。     一热一冷,让人不禁想了解,张月姣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学习,用全部知识武装自己”     ——“勤学者”张月姣     53岁,出国攻读MBA和博士学业。听起来,这像一个难以完成的任务。因为,即使是二三十岁、精力旺盛的年轻人,要同时完成MBA和博士学业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但是,这又真实地发生在时年53岁的张月姣身上。     那是1997年,已是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条约法律司司长的张月姣,选择了重新踏上赴美求学路,去国际发展经济学院的国民经济管理班和哥伦比亚大学完成MBA高级研修班课程(Advanced MBA)和法学博士(JSD)学业。这一年她53岁,而这,已经是她人生第三次出国学习。     53岁年纪离职求学,对于熟悉张月姣的人来说,这并不奇怪,因为张月姣就是一个这样的勤学者。1944年10月出生的吉林人张月姣,人生的每一个坚实的脚印,都与“勤学”二字难以分开。     张月姣的勤学是有理由的。     1964年,年轻的张月姣从北京师范大学附中毕业,被国家选派到刚建交不久的法国留学,这是她第一次出国学习。     在法国汉纳大学,年仅20岁的张月姣以其与年龄不一致的成熟认真地算了一笔账:国家为她负担的一年学费和生活费,相当于当时国内30个农民一年的产值。     这个对比,让张月姣备感压力。唯有勤学,才能回报国家。勤学,从那时起,成为张月姣一生不变的主题。     第一次到法国, 从未学过法语的张月姣,遇到的第一个难题就是语言。为学好法语,她找来法语字典一页一页地死记硬背,并从此养成每天早上5点钟起床学习的习惯——这些吃力的方法,却让回国时的张月姣已经能够熟练掌握法语。     语言优势对张月姣此后的职业生涯帮助颇多。41年后,在西非开发银行董事会,人们发现,从中国来的董事Madam张不需要翻译,有人说惊叹:“张月姣女士说起法语来轻松自如。”     与第一次出国学习相比,第二次出国学习的张月姣,压力要大得多了。而正是在第二次出国学习的过程中,因为她的勤奋和刻苦,张月姣获得了此后广为媒体宣传的一个称号:“铁女人”。     1978年,张月姣被安排到刚成立不久的国家进出口委员会和外国投资委员会从事法律相关工作。但她很快发现,自己在法国留学时学的知识已然不够用。     时代在发展,落后者会被时代抛弃。这一次,张月姣选择了去美国的乔治敦法学院和哥伦比亚大学攻读法律硕士。     在美国学习的同时,张月姣还在世界银行法律部担任了法律顾问。两个身份,意味着她必将付出比别人更多的汗水。那段日子里,白天她与世界银行的同事们工作,晚上就去学校读书。其他研究生一次只修4门课,她却一口气拿下了11门。一位同在世界银行工作的美国教授得知后惊讶地称赞张月姣是“铁女人”。     在美国读研究生还要考TOEFL,别人替张月姣为难,张月姣却说:“世界上没有难事,只需一个字:学。”为考好TOEFL,张月姣很多天每天睡觉不到两小时。此后她去考TOEFL,成绩比学英语专业的人还好。     勤学也要巧学。关于学车的一个小细节,张月姣曾多次对媒体提起过。在美国时,张月姣没有驾照,使馆又不让女同志学车。于是,有心的张月姣在别人开车时就在一边仔细看,用心记,花的全是空闲时间,仅在考试前把交通规则背了一晚上,就考上了驾驶执照。     “学海无涯,要全心全意地学习,趁着青春年华多学一些。”在当选WTO大法官之后,张月姣对汕头大学学生做演讲时真诚地说:“我一直有个宗旨就是:学习,用全部知识武装自己。爱惜时间要像爱惜生命一样。时间对我来说是最宝贵的。坐在飞机上我也要学,浪费一点时间我都觉得很可惜。”     这一点,应是勤学者张月姣的人生菁华。     主席称她为工作狂     ——“工作狂”张月姣     关于张月姣,她曾被国家主席夸赞的一个细节,至今仍被众多媒体口口相传:     张月姣曾担任中国对外经贸部条法司司长,中美两国长达10年的知识产权谈判,她是参与者之一。美国《华尔街报》曾将争论激烈的中美知识产权第三轮谈判称之为“4个女人”的谈判,因为第三轮谈判时中方代表有吴仪和张月姣两位女性,美方则是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和谈判代表莱尔两位女性。     4位女性不仅在谈判场上争论激烈,谈判场下的工作也被拿来比较了一番。据媒体披露,江主席在接见巴尔舍夫斯基时,有人向江主席介绍说:巴尔舍夫斯基工作很努力。江主席当即回答:我们张月姣也是工作狂。     工作狂,可以算是对张月姣工作状态的一个巧妙的总结。让我们看看她对工作狂热到了何种程度:     ——除了长达10年的中美知识产权谈判外,张月姣参加过一系列重大谈判,其中包括:中国恢复关贸总协定的谈判、中国与外国的投资保护协定的谈判、中美和中欧双边经贸关系的磋商以及乌拉圭回合关于与经贸有关的知识产权的谈判等;     ——张月姣曾先后参与过民法通则、涉外经济合同法、公司法、中外合作经营企业法,外贸法、反倾销条例、反补贴条例、专利法、商标法、版权法和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等法律法规的起草、制定和完善工作;     ——张月姣曾担任国际统一私法协会理事、国际发展法学院董事、亚洲开发银行上诉委员会联合主席、西非开发银行董事、中国国际贸易仲裁委员会委员和仲裁员,她还是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民大学、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汕头大学等学校的兼职教授,君合律师事务所的执业律师和资深顾问;     看着这份厚厚的工作经历,难怪有人情不自禁地感叹:一个人只要有张月姣一半的精力,完成她所有工作总量的一半,这个人也能被称为非常成功了!     其实,旁人难以知道,为获得这份沉甸甸的成绩,张月姣也曾遇到过失败的挫折,付出了艰辛的汗水。角逐WTO大法官时,她就经历过失败的考验,经过再次申请才最终成功。     2006年4月,张月姣参加了WTO上诉机构甄选委员会举行的第一次考试,她的精彩表现也深深打动了在场的考官。然而,那一次当选的并非张月姣,但她不愿意放弃,细看在任上诉机构成员的简历后她发现2007年年底将有人卸任,于是再次申请。     那段准备的日子,张月姣拿出了一个“工作狂”的100%的精力。每天早上5点起床,背诵WTO所有的案例条款、上诉机构的要求,阅读WTO最近的专著,上网了解WTO的最新动向……这样高节奏的工作连续坚持了19个月,今年11月初,她终于走进了第二次考试的考场,这次她顺利通过。     2007年12月10日,在汕头大学的演讲会上,张月姣回忆起这段日子时说:“一分汗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实实在在的努力是会有结果的。”     这是一个工作狂的自白,也是一个工作狂的感慨。     “一个有人缘的典型才女”     ——“良师益友”张月姣     良师益友、和蔼可亲、典型才女、耐心谦和、宽容平等……这些赞誉之词,都是曾与张月姣或共事或生活过的同事、朋友发自肺腑的真诚评价。     汕头大学法学院院长杜钢建提到张月姣时,言语中总是洋溢着亲切与自豪。2005年,张月姣应汕头大学法学院邀请,任职该校法学院教授。经过多年接触,杜钢建认为“张月姣不仅是一位广受同事和学生好评的老师,同时更是一位集各种优势于一身的当代‘才女’”,他说,在他看来,张月姣以其良好的学术功底加上丰富的实践经验,以及和蔼可亲的为人处事态度,才成就了她在师生心目中的美名。     汕头大学法学院2004级学生邓仕龙曾聆听过张月姣的教诲。邓仕龙说,张月姣教授对国际上最新的法律、法规和案例了如指掌。她上课全面分析当前世界、国家的宏观形势,结合具体法条,深入浅出地讲解。对于学生的提问,总是耐心又深刻地解答。而且,张月姣还是汕大法学院首位全英语授课的老师。     2005级研究生樊新建也比较“幸运”,他曾作为张月姣在汕头大学法学院授课期间的助手,协助其完成各项事务。樊新建告诉媒体,由于在汕大的授课时间安排较紧,张月姣有时一天要上7节课程,但都能保持良好的授课状态。樊新建还说,张教授上课时常会用机智幽默的谈吐博得学生们的阵阵笑声,有时还会亲自煲汤或者准备水果给上门听课的研究生们。     张月姣同时担任北京君合律师事务所资深顾问,律师所的同事们告诉记者,张月姣“是个很有人缘的好老师、好同事”。君合律师事务所的傅晨律师曾和张月姣共事过许多案子,她向媒体记者回忆说:“有一次出差,我都累得睡着了,张律师还在利用午休时间阅读。她经常清晨四五点起床,准备案例。”     曾在众多国际组织中任职的张月姣,工作生活中一直秉持着平等互重的观点。“法律跟一个国家的文化、政治制度、经济体制都是密切联系的,不能简单地移植。你不能说你的法律就优于我的法律,强加于别人。大家都是平等的,要入乡随俗,知己知彼。”她认为,到另一个国家工作时,除了了解当地的法律外,更要懂得如何跟对方沟通,尊重他国的文化。     她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西非开发银行时,张月姣总是愿意介绍一些中国发展和亚洲开发的经验给非洲的董事们。不仅如此,她在每次西非开发银行的会议之前都要很认真地看文件,并在会上提出比较好的建议,“这让其他国家感到中国参与西非开发的诚意。”张月姣说。     女人的成功,比男人的成功更“美丽”。能够获得现在的成绩,张月姣对女人与事业关系的认识十分清楚,在一次妇女会上,她有过一段精彩的阐述:“女人要做强人,但是不能盛气凌人,知识越多的人应该越没有架子;女人要有学历文凭,不能头脑空空没有水平;女人要有志气、不要有娇骄二气;女人要奋发成材,但不能在家里不会做菜;女人要扎扎实实干事,不要养尊处优无所事事。我觉得,做个中国人,或者说,做个中国女人很骄做,我要做的事情还很多……”     这是她作为一个成功女人的人生感悟,也是对所有人的寄语。(特约记者肖潘潘)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