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跃亭花1000亿,给创业者留下了四个惨痛的教训
贾跃亭的梦想已经窒息了。
在任何一个商业社会中,创业成功永远是偶然和幸运的,而失败则无所不在。
乐视的传奇虽然暂时落幕了,但这只是一个贾跃亭职业生涯的一部分,这是一件让人遗憾的事,但并不可耻。
失败往往伴随着伟大的创新和冒险。从某种意义上而言,正是燃烧在创业者内心的那股不甘平庸的勃勃野心,在一次次的商业革命中,改变着旧有的商业秩序。
贾跃亭的梦想如果成功了,将创造一个神话般的奇迹;失败了,也是一部具有传奇色彩的反面教材。
就贾跃亭而言,无论成败,他都注定在中国商业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他花费如此巨大的代价,带给创业者的教训,值得我们好好总结。
贾跃亭,乐视不哭
教训一,专注产生价值
乐视网曾经在国内视频行业创下多项记录:视频行业第一股、创业板市值冠军、一度拥有最多的影视剧版权。在2004年上线之后的数年,一直到2014年,乐视曾是毫无争议地位列网络视频第一梯队,但现在,它已经跌落了一个层次。
乐视不仅未能捍卫其极具商业价值的网络视频市场,同时还错失了短视频、直播的风口浪尖。今天,由传统视频衍生的短视频、直播,不仅是流量黑洞,更是资本的宠儿:根据最新一轮融资估算,快手的估值已经超过40亿美元,已经是一只货真价实的独角兽。今日头条令同行羡慕的超长用户停留时间,也得归功于病毒般吸引力的短视频。
如果专注网络视频、抓住短视频、直播的机遇,乐视网或许能续写新的传奇,但现在,它已经错过了一个时代。
乐视生态系统打造的根基很不牢靠。
教训二,互联网公司生态系统的打造需要底层基础扎实
2010年的时候,贾跃亭说,他要创造一家公司,不被BAT所吞噬。于是,自当年乐视网登陆创业板后,贾跃亭便带领乐视开启了一场大跃进,以视频网站为起点,将业务线延伸至影视制作、电视、手机、体育、汽车甚至农业等7个行业,要打造乐视所谓的乐视生态。
乐视生态是由垂直整合的闭环生态链和横向扩展的开放生态圈共同构成的开放的闭环生态系统,并进一步形成互联网生态、内容生态、大屏生态、手机生态、汽车生态、体育生态、互联网金融生态等七大子生态。
这个梦想很美好,也很宏大,但遗憾的是,任何生态系统,底层生态基础要庞大,要不然无法向下一级生态链传递足够的能量,也就无法养活次级生态。
BAT的成功,都源于他们用户基数足够大,生态基础扎实,能向下一级生态传递足够的能量,有足够的现金流支撑次级生态的发展。
但显然,乐视网的用户基础和营收,不足以支撑乐视伟大的生态梦想,所以,今天的结局也就不奇怪了。
教训三,发现决策失误后,及时止损很有必要
乐视在资金链紧张等危机爆发后,贾跃亭卖楼卖地,拆东墙补西墙,最后仍然未能填补巨大的资金窟窿,乃至个人名下12.37亿存款和股权被冻结。
如果资金开始就出现问题的时候,就果断采取措施,可以卖的卖掉,可以砍掉的项目砍掉,也许,不会有今天这么严重的后果。
这有马后炮之嫌,因为,面临这种局面的时候,极少有当事人能及时刹车,乃至损失更大。
世界是我们的,终究是资本的。
教训四,资金,资金,资金
相信这个时候,贾跃亭仍然在说,只要给我足够的资金,我的梦想一定能实现。但很遗憾,大势已去。
任何一家公司,如果有足够的资金,所有的问题都只是犯了一个错误,走了一趟弯路而已。
一家公司成功,不一定是因为资金;但如果失败了,99%都是资金出了问题。
乐视没有足够的资金储备,现金收入也不足以支撑它的生态。它也没有类似余额宝的资金池,给它提供巨量低成本的资金。
最终所有的原因都归结为一个,就是资金不足。
世界是属于我们的,乐视是属于贾跃亭的,但终究是属于资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