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企业与企业家族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财富》杂志列出的世界500强中,有175家是家族企业。其产值占GDP的比重:台湾62%,马来西亚68%,美国50%。同时,从资本市场上看,家族企业也占踞着重要位置。即使是在开放度最高的企业形态上市公司中,家族企业也占相当大的比例。目前,在我国的非公有制经济中,家族式经营的企业至少占到90%以上。
家族制企业存在的合理性是不容置疑的,尤其是在中国市场经济和社会改革的初级阶段。家庭观念的根深蒂固对经济结构和经济制度影响巨大,它不仅仅是价值体系的组成部分,也是中国传统社会结构的重要特征。包括我国台湾、香港和世界其他地区华人的家族企业,也显示出较高的效率和较强的竞争力。由此可见,家族企业在经济发展中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资金瓶颈与人才资金瓶颈是家族企业的两大弊端。目前,家族企业的发展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与家族的积累,这种方式虽然成本低,获得的资金量也少,且积累速度慢,企业做大后便会遇上资金瓶颈。如:制鞋行业的世界巨头耐克公司,每年仅投入研发的资金就高达1亿美元,而作为中国的“三大鞋都”之一的晋江制鞋相关企业多达3000多家,可哪家会有这样足的底气?在人才方面,由于国内企业家市场尚未形成,相关的法律法规也不健全,专业的职业经理队伍也没有形成。
家族制本身并没有错,任何企业做大了,都要不断地调整其经营管理方式。对家族企业而言,要改的并不是家族制本身,而是要着眼于如何由“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的逐步过渡。“企业家族”的特征是:家族控股的影响力至多只会渗透到董事会,日常的经营管理则交由职业经理人打理。李嘉诚的“企业家族”就是一个成功范例。那么,如何才能做好“家族企业”向“企业家族”的转变呢?关键是要处理好“三资”的关系。即所有权家族化、经营权社会化和股权公众化。
在产权结构方面,家族企业虽然难以实现现代企业产权制度的要求,但可以考虑先理顺家族内部的产权关系,比如父子不分,而兄弟姐妹及堂亲分开来,分别成立独立公司。另外还可通过资产重组等手段对家族资产实施整合,先将部分优质资产的产权关系理顺。
在股权社会化方面,企业可以考虑通过股份制改造、上市、实行股份合作制等形式来实现。但千万不要“为改制而改制”或“为上市而上市”。
另外,为了提升企业管理者的素质水平,一方面,家族企业可以考虑让亲戚朋友只拥有投资权及股息分红收益权等,企业的经营管理权则交给那些“外来”的中高层人才。另一方面,从内部培养机制来看,家族企业可以把自己的子女、亲威及熟悉本地文化的青年送到国内外的高等学府深造,或去国内知名民营企业或跨国公司锻炼,提高未来企业“接班人”的素质。
稿源:山西新闻网 山西日报 作者:杨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