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出传统思维方式学习MBA 争取自己思想自由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刚看到“MBA值不值”这个题目,我也觉得很无聊。 当一位妈妈很骄傲地告诉她的同事:“我们家全家都在读MBA”的时候,我们知道MBA都已经“火”到儿童了,现在还在讨论这个值不值得的问题?这让我想到了当年邓小平爷爷被问到一个问题:你当年长征的时候都在想什么?邓小平很平静地回答:“跟着走。”   如果没有了“一年成名”的兴奋,那么到底为什么要学习呢?其实,MBA是要学的。   要解释这个问题,中西方社会的差异入手。中国的改革开放始于1978年,市场经济始于1993年,之后中国发展之快是前所未有的。仔细思考一下,邓爷爷所做的这些工作都是认识到了一个问题:中国人需要转变思维方式。如此说来,难道中国人的文化思想要比西方低劣?其实不是的,说这个就好比拿钢琴和小提琴比较,他们是没有高档低劣之分的。   自古以来,读书在中国都是如此一件神圣而神秘的事情,但是西方社会,读书却成了每个人必须要做的事情。 这个是他们思想上的一种进步,只有平等的社会才能够取得更大的进步。也因此他们能够先行一步,取得了经济和国力的巨大成就,那么中国这个后起之秀毫无疑问应该学习,而且要学到精髓。   MBA作为商业领域的一个综合学科,有着它不可取代的一种优势。首先,通过学习很多人可以取得跟西方老板或者客户的沟通。这个一方面取得了更多的人脉,更重要的是多了一条获取信息的渠道。其次,通过学习MBA,越来越多的人的思维方式开始改变。自古以来,中国的管理都是一种心理战术的极端运用,可以MBA却告诉我们学会用事实去分析,用数据来说话,用理论来证明。再者,通过学习,很多人发现了自我,能够更好的完成人生其他的事情。正如鲁迅先生说的那样“奴性”“阿Q精神”似乎是中国人的通病,而MBA却教我们另外一种方式去表达自己,去争取自己的思想自由。   作为一个发展中国家,本身很多的资源都是匮乏的,学习一个新的思维方式,要我们每一个人付出几十万,上百万的成本,是不是也太高了? 的确如此。我们知道一个新的商品推向市场的时候,其定价都是非常高的,一旦普及后,成本下降,对生产厂商来说则是有了规模经济,也因此价格大幅下降。回忆一下,再早一些时间,很多人是揣着上百万去美国读最正宗的MBA,那个成本之高实在是生命不可承受之高。随之而来就是名利双收的假相,看客们又何尝知道他们读书的时候背后所付出的?然而,MBA已经在中国流行了很多年了,成本的确是应该要降低了。作为一个“产品”,它也一定会面临一个面向客户这样一个问题。所以其发展的趋势也必然是多元化。比如,面向超级富豪的,他们的目的是扩大人脉,而不会重心在学习。面向理工科背景的,他们的重心除了交友,当然还有学习里面的思维方式。当然还会有很多其他的不同人群的不同需求。   对于每一位正在学习或者准备学习MBA的同学,个人觉得非常重要的是我们应该用一种批判的态度来学习。尤其是很多非技能的,纯理论的科目。理论容易跟时代错位,非常难把握,如果是在西方学习,那么还能够有很大的概率能够站在理论最前沿,在中国学习的话,概率一定会更小,而且教课的教授本身可能也不一定完全掌握理论的精髓。所以对于理论课要抱着批判怀疑的态度,而对于实践课程,个人认为应该多多参与,这些实践课程将是今后影响每一位的做事做人最最重要的东西。   转自:《金融时报》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