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2007:停止做计划,开始做决策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调查显示:只有63%的企业才能达到规划中的目标,另外多数CEO和高管们花时间做的计划,不仅对制定重大决策起不到帮助,反而是阻碍
编者按:
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说:“明天的计划意味着抛弃昨天。可以做新的事情之前,你必须先停止做旧的事情。”
对许多企业高管而言,未来两个月就要做不少“抛弃昨天”的决策,也许这些决策因为每年要重复性地做一次,已经让你有些倦怠。不过,习惯性的动作不一定是正确的,不断变化的运营环境也需要你重新设计这些习惯性动作,增加更“时尚”的要素。
从本期开始,“新管理”版将对年终阶段高管层所面对的工作作持续报道,也希望您把自己的建议和困惑告诉我们——wuxiaoyan@cbnet.com.cn。
打完了国庆黄金周促销战,王南亚还是不敢松懈。作为一家数码产品公司的事业部总经理,他正面临销售任务的巨大压力,公司的营业额才完成年初计划的70%,回款也不太理想。
尽管有许多客观理由,比如产品研发、设计乏善可陈,市场反应慢一拍,失去了一批80后的消费者;工厂管理混乱,产品的质量还出现过问题;他原想无条件地接受经销商的退货,可是财务总监像是和生产总监串通好似的,坚决不同意,以至好几位经销商和他闹翻了,扬言明年要减少订单。在他着手建立西南和西北区渠道的时候,老板正在忙融资的事,根本无暇顾及对他的支持,而人力资源经理热衷的是那个季度的旅行安排。
2006年完结只剩2个多月,王南亚知道,今年的任务只有靠“技巧”去完成了。比如,陪客户多喝几杯,让关系好的客户帮忙走一批货,将明年的货款提前支付一部分,而这将很可能导致蹿货。
打破年度计划的边界
年初的年度计划不仅没有帮助王南亚的工作,反而成为其最终通过非正常手段隐瞒市场真相的源头。
可是,明年呢?再过一个月,就又要做2007年的工作计划了,老板肯定又会逼着他将销售计划提高25个百分点以上。如果研发和生产部门还像今年这样,销售额不可能提高,更何况还要消化今年为完成任务积压在经销商处的一大批货。
就在王南亚焦虑工作计划得不到其他业务单元协同配合的时候,另一位事业部的总经理正悠闲地喝着咖啡。对他来说,工作计划不过是来年的一纸报告,而那一连串郊外的会议不过是联谊的秀场,充斥着资源争夺的公司政治。
尽管在理论上,战略规划作为每年规划、经营、预算程序的起点,被要求制度化、严格执行,但来自管理咨询公司MarakonAssociates和经济学人智库的联合调查显示,事实上企业只能达到规划中目标的63%甚至更少。而美国管理学人士迈克尔·曼金斯发现,仅有11%的高管认为战略规划值得去做,多数CEO和高管们花大量时间和精力做的计划,不仅对制定重大决策起不到帮助,反而是一种阻碍,工作中的决策还得依靠从其他地方找到灵感。
迈克尔·曼金斯认为战略规划失败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是战略规划通常是以年度进行的,二是制定规划者的注意力往往放在每个业务单元上。“而在实际制定重要战略决策时,管理人既不会拘泥于已经计划好的日程表,也不会受限于业务单元边界,因此该流程完全不符合他们制定决策的方式。”
迈克尔·曼金斯因此呼吁,改变规划流程,将计划让位于持续的、具体问题的一个个决策,这些决策并不集中在短短的2~3个月,而是在全年的12个月。当然规划也需要有,不过已经是另行创建的一个辅助流程,目的是帮助管理者确定在什么时候需要制定哪些决策。这些决策由各业务单元负责人共同做出,以增强实施过程中的执行力。迈克尔·曼金斯发现,将战略讨论从“审核和批准”变成“讨论和决定”后,企业每年可以多制定出一倍以上的重要决策。
共同的讨论淡化了计划状态下的部门孤立,还能充分考虑到市场竞争,并有助于增强各业务单元的相互依赖性。
改造流程,协同工作
尽管有经理人告诉记者,如果不是为了吹牛,公司的计划应该是系列决策的结果,而计划反过来成为事后决策的依据。二者并不可分。但我们往往看到的是另一种思维,计划是可以变化的,而决策一旦形成,所需要的就是执行。
在德鲁克看来,战略规划并不是做未来的决策,而是“为未来做现在的决策”。正因如此,战略才能成为“事业理论”转化为行动的利器。
克莱斯勒集团在变革时期曾采用了建立战略管理办公室的方式,该办公室就像是CEO的参谋长,监督并帮助公司各部门与战略相关的活动。在9万人的公司里,战略管理办公室由13名员工组成,他们来自战略规划、财务、质量、IT等各部门。13名员工会在不同的阶段协助不同的部门,确保各业务单元的运营与整个公司的战略一致。二季度,他们与业务部门并肩作战;三季度,他们与财务协调;四季度,他们与人力资源部合作,帮助完成员工的能力发展。他们当然也定期收集市场情报,为各阶段公司的决策提供参考。
不幸的是,“通过MBA培训的经理们知道很多如何制定战略的方法,但是很少有人知道如何去实施这些战略。”沃顿学院的管理学教授LawrenceG.Hrebiniak说。
那家让大象跳舞的公司曾有句名言,“对于IBM,战略并不重要,执行才最重要。”,其真正含义也是专注于变革中每个环节的执行。“执行是建立在整合的流程之上的”,IBM曾用近10年的时间,将所有工厂的供应链、采购都集中。大中华区董事长周伟火昆的理解是,“而执行整合又是建立在高效的企业文化上。战略、流程、企业文化,如此循环往复,形成一个永远不停的圆圈。”
而迈克尔·曼金斯语出惊人的“停止做计划,开始做决策”,其真实意图正是为了让企业在快速变化的竞争环境中,改变现有流程,各部门协同作战,即时响应。
这种思路与霍尼韦尔前任CEO拉里·博西迪的观点异曲同工。在那本3年前畅销的《执行》一书中,人员流程、战略流程和运营流程是执行的三个核心流程,运营流程建立起战略和人员之间的关系。在拉里看来:“运营计划应该具体指出企业的不同部门之间如何协调配合,如何在不同方案之间进行取舍。”
“你相信自己能在三天时间内准备好一份预算计划吗?”拉里的态度是,“能”。虽然对大多数大型企业来说,这需要数周甚至数月。而拉里用三天做好预算的方法是:不再用传统的自上而下或自下而上的方式,而采用同步性原则,将所有相关部门负责人召集在一起,经过为期3天四轮的碰撞,制定出预算。而这种执行力过程本身也就是一种有力的建立团队的练习。
来源:中国经营报 作者:谢扬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