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未来的九大商业思想(下)

时间:2014-07-31来源: 作者:

  6.商业的普世主义

  最广泛的满足,才能造就最恢弘的商业,简单达到伟大。商业改变社会。商业的“大同世界”。表现为人生舞台的共享,以及在此基础上企业人员自我价值的普遍实现。

  普世主义发轫于一种普遍性存在的宗教情怀,普世宗教认为,人间存在着普遍真理,一切的美好,理应得到最广泛的推广,需要“普渡终生”

  普世主义目前已经超越宗教领域,在当今社会,商业的普世越来越明显,很多国际性商业巨头,已经不再是某一个国家的商业体,而是跨越国界,其商业触角深入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比如可口可乐,已经成为不同肤色、不同种族、不同国家、不同语言的人群共同喜欢的东西,给他们带来了美味的享受和欢乐;同时,在商业的普世过程中,一种通行世界的主流商业规则和商业文化,也开始广为传播,比如说自由、平等的理念,无论是美欧等发达商业国家,还是亚非拉等落后的商业国家,都普遍接受了这些思想。 而在中国,商业的日益繁荣,也使整个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商业的普世存在几个特点。

  为什么沃尔玛能够雄霸天下?最广泛的满足,才能造就最恢弘的商业。在世界500强中,多数都是大众化的,主流的产业。而在国内,那些适应消费民主化潮流的企业,也在商业普世过程中崛起,最典型的是家电行业,在使家电由于贵胄降临人间的过程中,诞生了一批企业巨头。

  简单达到伟大。以最简单的形式,从普遍存在的问题开始,获得深奥而又直指人心的伟大真理,才能达成最伟大的商业帝国,沃尔码做简单的事情,始终如一。

  商业改变社会。商业的普世过程,就是把商业活动变成一个重复博弈;当商业普世之时,我们就一天天远离了不规则的商业荒原时代,达至理性的商业社会。而随着商业活动的日益频繁,又会将商业社会的良好基因,移植到更广泛的社会领域,使商业的普世力量,影响和改造更广泛的社会领域。

  商业的“大同世界”。商业的大同,一个很重要的特征就是价值共享。商业与其它领域,某一行业与其它行业,某一企业与其它企业,乃至一个企业内部之间,互相连接成价值链的一环。而更高境界的大同,应该表现为人生舞台的共享,以及在此基础上企业人员自我价值的普遍实现。完成人性解放的普世。

  中国目前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商业的普世,将催生一大批伟大的企业,同时,也将带给来意义深远的社会变革。

  7.企业家的社会化

  通过参与改变社会的活动,企业家可以得到生命升华,并且带来企业的长远发展。

  企业家的社会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无论是最受尊敬的企业评选,还是最有价值的企业家,或者是“企业公民运动”,还是中央电视台的“财富新观念”,企业家的慈善话题等近年来,关于企业家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已经日益紧密,企业家也不可逃避地被打上了社会化的烙印。企业家身上,已经被赋予了远远超越其本身的广阔社会内涵。

  商业企业家以经济而言意味着什么,社会企业家对社会变革就意味着什么。在《如何改变世界》一书中,戴维•伯恩斯坦写道:他们是那些为理想驱动、有创造力的个体,他们质疑现状、开拓新机遇、拒绝放弃,最后要重建一个更好的世界。

  有些来自美国,其他刚来自从巴西到欧牙利的许多国家——引人入胜的故事,为民营部门提供了一本“卓越指南”。在美国,一个叫J.B.施莱姆的男人帮助了数以千计的来自抵收入家庭的中学生进入大学。在南非,一个叫维洛尼卡•霍萨的女人发展出一种以家庭为基础的艾滋病病入护理模式,改变了政府的卫生医疗政策。在巴西,因为法维奥•罗萨的努力,数以十万计的边远农村居民用上了电。还有美国人詹姆斯•格兰特领导和“行销”了一场全球儿童免疫运动,挽救了2500万个生命,也因此为自己树立了声望。再还有美国人彼尔•德雷顿,他创建了一个自愿者基地“阿育王”——资助和支持了这些社会企业家,以及千余个像他们那样的人,将它们的思想威力撒播到了世界各地。

  这些非凡的故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没有被媒体大量报道的巨大变革:环顾世界,社会中成长最快的部分是民营部门,同时数以百万计的普通人——社会企业家们——正在越来越多地涉足到政府和企业已经失败的地方去解决问题。

  商业改变社会,同样,无数的企业家,也正通过商业的和非商业的方式改变社会。

  8.蓝海战略

  创新是蓝海战略的核心,正符合了国内企业寻找新的发展道路的迫切愿望。

  2005年2月,韩国学者金伟灿的〈蓝海战略〉由哈佛商学院出版社出版,在书中,金伟灿正式提出了蓝海战略,成为集竞争策略之大成的学说。

  《蓝海战略》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极大的反响,先后获得了“《华尔街日报》畅销书”、“全美畅销书”、“全球畅销书”的称号,迄今为止已经被译成24种语言,打破了哈佛商学院出版社有史以来出售国际版权的记录。

  而在中国,蓝海战略更是风靡一时,成为各大企业争相学习的热点,很多企业专门组织了研讨会,把蓝海战略当作本企业未来发展的圣经。

  《蓝海战略》所引起的热烈反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在当今的商业现实和竞争态势下,全球的企业界对寻求新的战略手段以实现获利性增长的强烈渴望。

  自从迈克尔•波特的《竞争战略》和《竞争优势》这两部战略管理专著问世后,“竞争”就成了战略管理领域的关键词。但是,在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波特的竞争理论,无法突破恶性竞争的困局,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如何才能从血腥的竞争中冲杀而出?如何才能启动和保持获利性增长?

  “蓝海战略”的核心因素包括几个方面,把视线从市场的供给一方移向需求一方,实现从关注竞争对手的所作所为转向为买方提供价值的飞跃;重建市场和产业边界,开启巨大的潜在需求,开辟新的商业领域。创造新的商业模式,实现颠覆性发展等。,作者还提出了成功制定和执行蓝海战略的六项原则。这些原则告诉企业,该如何重建市场边界、注重全局、超越现有需求、遵循合理的战略顺序、克服组织障碍并把战略的执行建成战略的一部分。

  蓝海战略在中国的狂热,与中国企业的竞争密切相关。目前,多数行业已经血流成河,出现了普遍性的利润下降,同时,竞争越来越同质化。而,寻找未来出路,使企业普遍处于茫然之中,蓝海战略的竞争思想,正符合了国内企业寻找新的发展道路的迫切愿望。

  蓝海战略远非完善,而且某些地方收到了广泛批判,但是,它提供了一直思维方式。

  9.商业模式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庞大的低端消费市场的存在,决定了寻找新的消费模式在未来至关重要。

  日益稀薄的利润,已经使众多企业纷纷开始寻找新的出路,而到底技术创新还是商业模式创新,在实际范围内都存在很大争议。

  而在中国,商业模式的创新,显然比技术创新更为重要。

  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存在一个庞大而低端的消费市场,而且这个市场在绝对意义上说,远远没有饱和,无数商品还没有被寻常消费者享受到,商业并没有得到更广泛普及。而在短期内,国民的收入不会发生大的变化,这也导致中国对高端消费的抑制,这个时候,发现新的需求,并且创造出新的需求模式,显得尤其重要。

  成功者总是令人羡慕。但是,成功不能复制,成功者往往是最不可学的。

  新的商业模式不仅仅表现在IT行业,在其它的各个领域,也出现了新的商业模式,如家改变传统酒店模式,以连锁和简化酒店功能的新型商业模式,获得了商务人士的广泛推崇,分众传媒,“发现”了楼宇广告,并且开创了户外媒介传播的新方式。

  发现新的需求,并且对各种商业元素进行融合,将导致商业模式的普遍改变。

  同时,新的商业模式的出现,很大程度上在于未来的不可预知。那些具有异常商业嗅觉的人,才能够把握商机,迅速崛起,这就是为什么新的商业模式往往由新势力创造,而非相近领域的传统强大势力所创造的原因。

  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新的商业模式也会层出不穷,而这也正是商业社会的魅力之所在。也许某一天,从一个不知名的角落里,崛起一个巨大的商业帝国。

 

转自:中国民营企业家    作者:罗建法

 

版权所有: 山东泰山管理研修学院 鲁ICP备05000134号-1 |网站地图

鲁公网安备 37010102000486号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