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有人愿意跟着你走
6月27日,在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举行的“中国杰出企业领袖2007”项目启动仪式上,HAY(合益)集团大中华区总裁陈玮问了听众这样一个问题。
“40%”、“20%”、“2%”,答案一个比一个惊人。
“那你们的精力都用到哪里去了?”
“聊天”、“炒股”,台下一片笑声。
陈玮并不感到惊奇,“现在没有人要求员工100%投入工作,员工会有很多想法、创意,但不一定愿意和老板、公司分享,宁愿回家和老婆分享,和男朋友、女朋友分享”,他的话又引起了台下听众的一片笑声。“员工的能量、激情、创意是无法储存的,而之所以如此企业领导有很大的责任,这正是因为中国的企业家缺乏对领导力的关注。”陈玮说。
HAY(合益)集团曾经对企业家的领导力进行过一项调研,结果令人惊讶,这项以企业员工为对象的调查显示,中国企业中高效绩的领导者只有19.1%,鼓舞人的领导者更是仅有9.8%,而挫伤积极性的领导者高达57.7%,不增加价值的领导者也有13.4%,“也就是说,超过七成的企业领导者缺乏优秀的领导力”。
实际上,目前全球的企业都面临着领导力的危机。陈玮表示,全球的企业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都正在竭尽全力培养足够数量的高质量的领导人。他指出,在美国和欧洲,领导力的危机来自“婴儿潮”年代的“集体退休潮”,而在亚洲和中国,则是由于爆炸型的增长加剧了领导力的危机。“未来5年,是否拥有足够数量的称职的领导人,将比任何时候更可能成为企业成功的瓶颈。”陈玮说。
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济与管理学院唐宁玉副教授则引用了麦肯锡的报告来说明问题:未来的中国企业需要75000名具有国际化经验和领导力的管理人才,而目前仅有5000名左右。
HAY曾在2005年和2006年对1000多家公司的领导力方面进行了研究和比对,有意思的是,两年的研究结果发现,领导力发展最卓越的20家公司有3条最重要的经验没变,分别是:CEO和高层领导将领导力发展置于最优先的位置;各级领导者被要求承担责任去创造激励员工的工作氛围;完整的领导团队接受培训和辅导,以能够更有效的一起工作。
陈玮提出了组织绩效的四环模式,来指出影响领导力提高的一些因素,即:个人素质、岗位要求、领导风格、组织气氛。他分析,影响组织绩效有30%来自组织气氛,而70%来自领导风格。
HAY的另一项研究显示,中国企业的领导风格,比例最高的是强制式,高达67%,后面依次是辅导式(62%)、亲和式(56%)、领跑式(47%)、民主式(46%)、愿景式(33%)(记者注:该项调查是多项选择);而在欧洲,强制式在下降,民主式在上升;在美国,则是领跑式在上升,陈玮认为,今后中国企业强制式的领导风格也会逐步下降。
陈玮表示,卓越的领导力来自支持体系+自知之明+实践出真知+自我设计,“不可能通过MBA课程来培养领导人”。他认为,一个优秀的企业领导首先必须正直,言行一致;其次,要能看到未来的方向,“会出主意”;第三,要能带动整个队伍,“要有人愿意跟着你走”。
正在专注研究“文化智力”的唐宁玉则表示,在未来的中国社会,具有杰出领导力的人需要满足以下条件:具有文化适应能力、有远见、与众不同的创新以及商业的国际化意识。她指出,这里的文化适应能力也称为文化智力,是指人们在新文化背景下,收集处理信息,做出并判断采取相应的有效的措施以适应新文化的能力。
中智人力资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珉则认为,领导力的表现以及对领导力的要求和企业的经营发展分不开,它会受到企业的文化、发展阶段、外部竞争环境、中长期策略目标等因素的影响,所以每个企业的领导力要求和标准会千差万别,即使是同一种领导能力,其标准和表述在不同企业也会是不同的。
陈珉通过对中国企业领导行为的研究指出,“一个人的领导风格取决于别人如何看你,而不是自己看自己”。他分析,现在国有企业内部正发生重大性变化,渴望高级管理人才,并通过公开招聘向全球范围内招聘杰出的领导人才,体制内的领导则需要通过学会激励、关注团队、学会柔性领导,来提高自己的领导能力。
实际上,这次由荷兰CRF公司和第一财经联合主办的“中国杰出企业领袖2007”项目评选,就是要把领导力“可视化”。CRF资深项目经理陈琳介绍,项目将从管理、市场表现、财务、人力资源、灵活性、公司治理和社会投资、国际化7个方面来考察企业。“领导力的‘可视化’将有效提升公众对企业的信任度,从而建立和扩大企业品牌价值和美誉度。”陈琳说。
转自中青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