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民企流行借鸡生蛋
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虚拟生产目前已成为温州企业在同行商业竞争中的“杀手锏”
“牌子是温州的,加工制造却在外地”这是温州近年来流行的经营策略。
专家估算,近年来温州光制鞋企业每年在成都贴牌加工的女鞋订单业务量就已超过50亿元。据记者了解,温州是鞋业发展较有代表性的区域,一直以来,欧盟、俄罗斯、乌克兰是温州鞋出口的三大主要市场,美洲也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据温州海关的统计,2006年,温州鞋累计出口4.8亿双,出口金额19.65亿美元,分别占全省的44.21%和62.9%。其中出口欧盟1.6亿双、出口乌克兰4900万双、出口俄罗斯4600万双、出口美国2400万双。
温州人学会“借鸡生蛋”
同制鞋业一样,温州许多民营企业开始学会“借鸡生蛋”,对部分产品外包加工。外包是企业的一种战略管理模型,它是指一个公司将自己的某项业务流程转移到另一个公司。
现在,“外包”这个词在温州民营企业里似乎越来越时尚:生产外包、设计外包、物流外包,甚至有的企业还尝试将管理、人事外包等。“外包”的流行,是温州民企细化分工与资源整合的结果。
民企流行“虚拟生产”
虚拟生产是名副其实的“空手道”生意。盛行一时的“三来一补”的合作生产方式就是虚拟生产的具体表现。虚拟生产,一般是企业借用外力,对内外资源进行整合,从而弥补自身生产能力的不足,实现生产功能从“无”到“有”的功效,这是一种利用非自身企业加工的虚拟生产,国外称为OEM。
据了解,温州目前的“虚拟生产”(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外包加工”)开始广泛流行,并成为温州现阶段家庭工业赖以生存与发展的重要基础。温州“虚拟生产”得以广泛流行,得到了温州政府的大力支持。从20世纪90年代后期开始,温州政府在政策支持方面将虚拟经营企业视为生产企业后,虚拟经营很快就成为温州企业普遍接受的经营模式,而“虚拟生产”则是温州企业采用最多的虚拟经营形式。作为一种新型的生产组织模式,“虚拟生产”目前已经成为温州企业发展壮大的重要途径。
据记者了解,温州的奥康、红蜻蜓等大部分知名品牌企业都将鞋类产品的加工业务外包给本地或外地的制鞋企业来完成,外包加工成为企业迅速扩张生产规模的重要手段。
“在温州不仅仅红蜻蜓集团采用OEM合作生产方式,温州的其他企业大多都采用这种方式进行生产。因为对于一个企业来说,这算是一种低成本扩张,关键是把好质量关。”红蜻蜓集团的一位负责人向记者表示,“生产外包,最大的难处就是如何能够保证所有的外包加工厂所生产的产品完全按照企业的流程保质、保量,特别是在保证产品质量上,如果做得不好,就有可能砸了自己的品牌,因此加强流程控制、管理至关重要,也正因为如此,与加工企业的合作,就必须要建立在互赢的基础上,若一味压低成本,势必造成加工企业的偷工减料,最终双方都不得利。”
据知情人透露,在温州不仅仅鞋业如此,像其他的电器业、泵阀业都在不同程度地实施“虚拟生产”。奔腾电器负责人也表示:“外包如果细化起来其实挺多,我觉得企业发展到最后就应该是全部社会化,不同的事情交给不同的人、企业来做,自己专心做自己最核心的部分。现在有的企业甚至把洗手间、车队都外包给外面的公司来做。企业里这样的景象是相当理想的:食堂外包,要吃饭有人送上来,吃完由其整理走;办公楼的玻璃,专门请个员工擦未免成本太高,交给保洁公司,两下搞定;有些公司甚至将洗手间外包,规定多少洗手间多少费用,多长时间打扫一次,要达到什么要求……”在他看来,将不同的东西全交给专业的人来做,自己省心、省力、省钱,人家也可以赚到钱,何乐而不为呢。
温州润新机械公司生产水处理系统用多功能控制阀及手动多路阀系列产品,也为皇明集团做配套产品,但其所做的产品中只把核心的阀门部分让自己做,其他辅助材料全部外包生产或从外采购。润新机械杨经理认为: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就在那个阀门上,只要将这个做好,其他的东西去外面是很容易找到的,没必要都自己生产。
本着“舍小取大”原则
有分析人士认为,尽管企业在选择外包的承接企业时慎之又慎,但相对而言,在温州,生产外包是最容易被企业接受的。目前,温州的主要产业链完整且分工明确,使得企业的生产外包操作起来相对简单。集中精力做最核心的、利润最大的业务而放弃一些小的,这其中的得失取舍温州企业家们大多了然于心。
据温州市委政研室调查,目前全市实行OEM与OAM模式的大中型企业有数千家,以承接订单形式进入大中型企业产业链的中小企业和家庭企业,大约占温州工业企业总数的一半;在本地与外地的OEM和OAM业务量,大约是温州本土工业总产值的一半。
转自:中国民营经济周刊 记者 谭志娟